
太棒了!十月开门红,A股牛市越走越稳、越来越有底气。但行情却出现极致分化,AI赛道热度居高不下,大消费人气持续低迷,医药医疗打酱油。
说好的轮涨就是迟迟不来,依然是大科技继续表演王者风范,新能源、有色加入到轮动节奏中渐渐走强,但港股创新药却倒下了。
10月依然是结构性行情,全面爆发的可能不是很大,关键是哪些赛道上位、哪些赛道退位,这是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黑马的初步判断:
一是大科技有冲高回落预期。像今天这种强力大涨通常是加速冲高点的表现,难以持久,十月份要提防科技赛道冲出高点的阶段回调。
二是牛市进入第三阶段,资金驱动型行情渐成主基调。这一阶段的行情特色就是站在主场上的赛道特别能涨,不要轻易猜顶,顺势跟随为上策,但风险意识不可丢,一旦有效跌破走势生命线黑马准备大幅减仓。
三是做好高低切换准备。牛市盈利的核心要诀不是追涨,而是要善于潜伏,做轮动做补涨。一路大涨的板块很诱人,但追涨风险是极大的,一不小心就会挂在旗杆上。真正的好机会是没涨起来前介入,等涨起来后择机止盈,而不是追来追去。科技赛调整的时候就是其它赛道上位的时候,这个时候抛掉低位的大健康、大消费去追涨大科技并不是好的策略。黑马的策略是科技赛道继续持有待涨,重点转向相对滞涨的机器人、软件服务、港股科技上;大健康赛道继续持有,等待属于它的春天。
今天加仓电池、港股科技、机器人,无卖出操作,所有中线标的继续持有,下步准备减仓防守型标的,继续加仓权益

1、电池
加仓一笔$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C(OTCFUND|013180)$,看好储能及这只产品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大幅提高,实用性更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日子越来越近。市场对新型电池充满期待,毕竟充满电续航上千里的能力会带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再次爆发。
二是电池横跨新能源、新能车、机器人、低空飞行等多个细分赛道,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尤其是当AI应用全面爆发之后,对电力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储能市场也将随之爆发。
三是涵盖了储能赛道核心龙头,成长性高、进攻性强。国证电池相比中证电池龙头效应更突出,今天比中证电池多涨一个多点。

技术走势上,处于良好的上行趋势中加速上涨,目前总仓位相对较轻,暂时以继续持有和定投为主,逢调整择机低吸加仓。
2、港股科技
A股科技全线爆发,半导体、芯片、算力、科创50等指数盘中大涨超6%,港股科技表现相对低调。但从投资逻辑上来讲,黑马认为港股科技更扎实:
一是汇聚了AI赛道真正的核心龙头。有阿里、腾讯、百度等国际一流水准的大模型巨头;有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龙头。这些科技巨头有着明确的成长逻辑与业务支撑,而不是蹭题材概念类型的公司。中国大模型数量众多,目前超1500个,若说谁能最终胜出并率先创造巨大商业价值,我想还是这些科技巨头最有可能性。
二是市场地位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腾讯、阿里、美团等在各自领域持续深耕,形成了庞大稳固的用户群体,构筑了完善的生态体系与宽广护城河,具有稳定强悍的盈利能力。如微信月活超 13 亿,美团年活跃用户超 6 亿,如此庞大的高粘性用户群体本身已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盈利保障与外延扩张基础,如果战略上不出现重大失误,外来者很难从根本上打败它们。
三是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联储重启降息窗口,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低估值高成长的港股科技成为内资外资重要增配对象。特别是9月如期降息后,资金大幅流出美股市场,现在市场上还有声音说10月大概率要继续降息25bp,如果真的落地,港股的流动性将继续改善。
四是具有良好估值优势。与美股科技相比,港股科技估值全球垫底;与A股科技相比,港股科技指数涨幅远低于A股科技指数,估值优势更加明显,安全边际更佳。
中线来看,港股科技仍大有潜力,未来还有潜在爆发机会。趁其还没有大涨,加仓一笔中线持有的$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5740)$,这只产品既涵盖了AI巨头,也涵盖创新药龙头,受益于两大高景气赛道的共同驱动,中线很看好。

3、机器人
$银河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OTCFUND|021302)$投了200多天,目前浮盈8个多点,今天按计划加仓一笔。

机器人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市场空间巨大。中国自 2013 年超越日本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以来,经历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期,人口老龄化加速、AI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2024年全球新安装54.2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国安装29.5万台,全球占比由2023年的51%提高到54%,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之和;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02.7万台,创下历史新高,居世界首位。整个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显著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技术进步与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增强成长动力。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实现对机器人产业链环节全覆盖。上游的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下游的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应有尽有。中国市场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中,本土品牌占比从2023年的47%提升至2024年的57%,一举超越外资品牌,,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华为预测,到2035年,超过90%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45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可达 10万亿元级别。大家想一想,这是多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景气度赛道,中线行情仍有良好潜力,黑马继续定投和持有。
最后还有请友友们顺手点个赞,给个鼓励支持,万分感谢!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具任何指导意义,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提及个股基金仅为记录市场观点和实盘操作过程,不做任何推荐。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者需注意市场波动风险。
#沪指盘中突破3900点!什么信号?##国际金价史上首次升破4000美元大关##10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