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澳宝藏基#
最开始投资时,我真的对市场一无所知,只会买一些别人推荐的基金或者热门主题基金,结果嘛……懂的都懂,追高被套是常规操作。后来受到的教训多了,也学乖了,开始了只敢买债基的日子。确实稳,但那点收益,就像你年终奖没加钱,只有部门团建聚餐一顿的那种感觉——聊胜于无。
但时间长了我发现,这样下去完全跑不过通胀,更别说想提升生活质量或早点财务自由了。所以我又把目光放到了主动型权益基金上面,于是我挑选了长期业绩好、风格稳健的权益产品——$信澳新能源精选混合A$ 。这样即便有波动,我也不至于心态崩盘,能安心持有。
Chapter 1 从“想割肉”到“赚55%”:我的持基心路记
2023年10月,应该是偶然吧,我当时在天天基金翻到了信澳新能源精选A。当时想着“试试主动权益基金”,可买入还没半个月,市场就开始震荡:早上刚看到新能源板块飘红,晚上加班回家打开账户,净值又跌回去了;有时连续一周都是“绿字”,看着之前买的一些债基稳稳涨,我不止一次点开“赎回”按钮,又硬生生按了回去。
现在回头想,当时没割肉,一是因为懒——上班族哪有时间天天盯盘调仓,二是真的认真研究过这只基金:持仓里既有A股的光伏、锂电龙头,又有港股的科技股,不像有些基金“押注单一板块”;再看基金经理李博(当时这支基金只有一位经理哦),从2021年就管这只基,持仓风格稳,不是那种追涨杀跌的类型。我就这么咬着牙扛下来了,去年9月底行情慢慢回暖,账户终于从“负数”变成了“正数”,今年更是一路涨,到现在收益率已经55.70%,感觉比我去年全年的年终奖还多!
这种“从焦虑到安心”的体验,让我明白主动权益基金的“好”,不是靠短期暴涨,而是靠长期坚守和专业管理。以前买基总想着“快赚快撤”,结果亏多赚少;这次拿着信澳新能源精选A,不用天天刷行情,不用纠结“要不要换仓”,反而赚得更稳——这对没时间盯盘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解放双手”的投资方式。
Chapter 2 市场轮动追不上?主动权益基金才是上班族的“救星”
今年的A股市场,简直像个“调皮的孩子”,板块轮动快到让人眼花缭乱。前阵子AI板块火的时候,我刚跟风研究完算力概念,转头新消费又开始涨;等我想加仓创新药,新能源又悄悄反弹了……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还要忙工作、忙生活的普通人来说,想靠自己去“踩节奏”简直就是一场豪赌。
我们总是看到板块已经涨了一大截,才意识到“哦,这是风口”,然后兴冲冲地冲进去,最后发现——已经没位置了。接下来一波调整,立马被埋。不是咱不努力,是信息差、研究能力、交易纪律这些方面,我们天然就吃亏。
直观的数据让我印象很深: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以来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有22只,但也有40只基金成立以来跌幅超五成。这说明主动权益基金不是“都好”,而是“选对才好”。
这也是我为什么想找一个靠谱的主动权益基金来“借力打力”。你说我追不上节奏没关系,只要有人能帮我踩准节奏、筛选出有潜力的赛道就行,比如我自身持有的信澳新能源精选A就非常不错!
Chapter 3 信澳新能源精选:靠业绩说话,选股有章法
这支基金让持续的动心,不是看某个短期排名,而是它长期稳定的表现。
首先是业绩表现。近一年涨幅达到了92.06%,妥妥地属于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更关键的是,它并不是靠一两只“妖股”拉动净值,而是靠整个组合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这种打法更健康也更稳。
三位基金经理各有擅长:李博是“老大哥”,管这只基四年多,风格稳,能扛住震荡;朱然懂海外市场,港股科技的布局全靠他;吴凯是“科技达人”,能抓住新能源和科技交叉的机会,比如储能里的智能控制、光伏里的芯片技术。这种“老中青”搭配,比单一基金经理更靠谱,就像有三个专业顾问帮你管钱。
持仓上的“双引擎”也很妙:新能源产业链 港股科技。新能源是“压舱石”,政策稳、需求大,比如光伏的全球装机量今年又涨了;港股科技是“加速器”,估值低、弹性大,今年9月单月就涨了2.15%。这两个板块互补:新能源调整时,港股科技能扛一扛;港股科技波动时,新能源又能稳一稳。对我们上班族来说,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持仓,比押注单一板块安全多了。
还有费率,也是我好感度拉满的一点。管理费率1.2%/年,托管费率0.2%/年,比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低;A类份额持有满2年免赎回费,正好符合我“长期持有”的计划。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拿5年,光赎回费就能省不少,相当于多赚了一笔收益——对咱们靠工资攒钱的上班族来说,“省钱就是赚收益”这话一点不假。
Chapter 4 借力机构,弥补个人短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持基越久,我越明白这只基金能涨的关键——它站在了“政策风口”上。今年国内已经多次提到了“绿色发展”、“新能源”,还明确要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上个月又推出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说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到1550万辆,同比增20%。这些政策不是“空话”,而是真金白银的利好:不少的锂电企业,已经拿到了补贴的研发资金;港股的科技股,也因为数字经济政策涨了不少。
作为上班族,我不用去啃那些厚厚的政策信息,基金经理团队会帮我们“翻译”成投资机会。他们比我们更懂政策风向,也更知道哪些企业能真正受益——这就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专业优势”,也是我敢长期持有的底气。基金投资的本质就是专业化分工:你有闲钱,他有能力;你负责长期持有,他负责替你选股换仓控风险。说到底,像信澳新能源精选A这种主动权益基金,就是一个让我们不用每天盯盘、也能参与市场主线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Chapter 5 不追风口,但要站在风口附近
我一直觉得,投资不应该是靠“猜”,而是要“靠得住”。信澳新能源精选A对我而言,就是一个“靠得住”的存在:基金经理团队靠谱,策略清晰,组合稳健,风控也做得扎实。
从最初买基亏得心慌,到后来买债基赚得太少,再到现在持信澳新能源精选A赚55.70%,我终于明白:主动权益基金不是“坑”,而是需要“选对”。信澳新能源精选A它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分享到产业升级、政策红利的成果,不用再为“追不上市场”焦虑。
未来市场可能还会震荡,板块轮动可能还会快,但我不慌了。因为我知道,信澳新能源精选A的基金经理团队会帮我盯着市场,会帮我选对赛道;而我,只需要好好上班,好好生活,偶尔打开账户看看收益就好。这份“安心”,比多少收益率都珍贵——感谢这只“信澳宝藏基”,让我对主动权益基金重拾信心,也让我的投资路,终于走得踏实又顺畅。@信达澳亚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