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智能制造展区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高速运转的工业机械臂、具备预测功能的工业AI系统、可自主学习的生产管理平台……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全球制造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更勾勒出未来工厂的清晰图景。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共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服务,其中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尤为亮眼。
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度变革
当前,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成为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其本质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质量和效率的变革。这意味着制造业不仅需要提升生产效率,更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届进博会清晰地展示了智能制造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方面,行业已超越简单的自动化应用,进入对生产体系、供应链及建筑空间的系统性重构阶段,聚焦绿色化、柔性化和全生命周期优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工业制造融合,催生颠覆性创新。
智能制造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技术装备展区,各大企业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欧姆龙首次展出的“工件个体追溯系统”能在每分钟1200件的高速生产环境下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而“多品种工件自动抑振系统”则可以自适应工件重量变化,解决多品种混流生产的搬运难题。
罗克韦尔自动化则重点展示了其数字技术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中的融合实践。这些案例表明,智能制造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落地,正在各个产业领域发挥实实在在的价值。
制造业需求的四大转变
欧姆龙自动化(中国)董事朱左江指出,当前制造业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四个新方向。首先是柔性化与数字化能力,企业需要深度数字化支撑来实现快速转换生产的敏捷性;其次是供应链的安全韧性,企业更加关注核心技术的稳定性;第三是“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管理与低碳化要求;最后是全价值链服务,客户期待覆盖运维、能效、碳足迹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总裁石安强调,需要通过跨界资源整合来创造新需求,从而拉动供给增长。这种思路反映了制造业正在从单一的产品思维向生态系统思维转变。
AI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成为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AI技术已经深入产品设计、生产调度等制造业核心环节。ABB贝加莱推出的“M系列”AI产品,将复杂的AI技术转化为“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展示了10余款工业AI方案及一站式生态聚合体。
数据显示,中国工厂目前拥有超过200万台自动化机器人,去年新增约30万台,人工智能正成为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支撑技术。这一趋势表明,AI正在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5%,600多万家制造企业为AI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优势,这使中国有望引领全球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然而,工业场景的高安全性要求也带来了特殊挑战。
“AI落地需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仅靠大数据是不够的,需要垂直领域的机理模型支撑。”石安警示说,忽视机理模型可能会引发安全隐患。这一观点指出了工业AI与消费互联网AI的重要区别所在。
未来展望:从自动化到自主化
业界专家认为,工业AI将推动工业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这一变革的影响堪比当年的电力革命。实现规模化落地需要关注三大关键能力:数据驱动闭环以激活数据价值、AI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既要懂算法更要懂工艺)、以及生态协同共创通过开放合作实现规模化创新。
随着这些条件的成熟,智能制造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工厂将不仅仅是生产的场所,更是能够自主决策、自我优化的智能系统。这场变革不仅将重塑制造业的面貌,更将重新定义全球产业竞争的格局。
进博会上的展示让我们看到,智能制造的未来已经到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抓住这一波技术变革的机遇,不仅意味着竞争力的提升,更关系到在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是最值得关注的关键领域。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家得理性对待哦!欢迎一起分享看法、交流讨论!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券商把脉:冲击小于4月 黄金坑再现?#
#OpenAI推出GPT-5 或提振AI投资热情#
$招商中证煤炭等权指数(LOF)C(OTCFUND|013596)$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主题混合A(OTCFUND|0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