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稳求赚小波基金#+关注第1天+最近市场被关税消息搅得心神不宁,但仔细想想这波震荡里藏着机会。周三我又给泓德慧享混合基金加了一笔,这已经是四月第三次补仓了。倒不是莽撞追涨,实在是因为现在这个时点,固收+产品的攻守兼备属性太合时宜。
关税这事儿看着热闹,但市场反应其实挺有意思。月初美国突然加征关税时债市应声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往1.6%的方向俯冲,可等到特朗普暂缓部分关税时,股市倒是欢天喜地,债市反而蔫蔫的没太大动静。这种“股债跷跷板”忽上忽下的状态,让我愈发觉得纯债投资像在走钢丝——眼下美联储官员天天念叨关税推高通胀可能推迟降息,国内债市又面临政策落地后的止盈压力,光靠利率债和信用债的组合,总感觉少了点腾挪空间。
选泓德慧享就是看中它的“混血”配置。23.57%利率债作压舱石,12.5%信用债增厚收益,15.53%股票仓位和16.58%可转债留着冲锋。这种结构在当下特别讨巧:债市要是继续走牛,利率债能吃到资本利得;万一权益市场反弹,可转债和股票仓位也能跟上节奏。
其实从三月开始,市场就进入“打明牌”模式。央行流动性投放让短端收益率稳在1.8%,可长端利率总在博弈政策空间。这时候固收+产品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既能蹭到货币宽松的利好,又不用把宝全押在债市上。
说到风险,最近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通胀幽灵。别看现在CPI数据还算温和,特朗普那套组合拳(关税+减税+限制移民)保不齐哪天就把再通胀给点燃了。真到那时候,纯债组合肯定扛不住收益率飙升,但泓德慧享里的可转债仓位却能跟着正股水涨船高。这周看到华尔街见闻的分析,说债市对关税暂停反应冷淡,根本原因就是机构还在担心通胀反复,越发觉得自己的配置思路对了路子。
当然也不是闭着眼睛买,这次加仓前特意翻了基金季报。管理人提到要抓住债市做多窗口,同时在内需提振里找结构性机会,这跟当前政策发力方向完全吻合。最近市场缩量调整,机械、计算机这些前期热门板块确实有点高处不胜寒,反倒是基金持仓里的基建相关股票,配合地方债加速发行,说不定能闷声发财。
站在四月底这个节点,越来越觉得投资得像打太极。关税消息来来回回像个钟摆,但真正的高手都在练“听劲“”。就像中金说的,全球不确定性上升时,中国债券本身就是避险资产,但要想在避险中抓住超额收益,还得靠固收+这种能攻能守的“组合拳”。下次联储议息会议前,我可能还会择机再补点仓,毕竟在美元走强、外资唱多的背景下,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拿着睡觉都踏实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