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聚焦偏债混#
打卡第2天,最近攥着闲钱的人,大概都在犯同一种“选择困难症”:手里的钱不多不少,存起来嫌收益低,投出去怕风险大,折腾一圈下来,要么收益“躺平”,要么心脏“受刑”。
先算笔“闲钱账”:
要是存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连2%都够不着,5万闲钱存满一年,利息还买不了10杯连锁奶茶;真要选长期定期,急用钱时提前支取就得按活期算,“灵活性”和“收益性”直接双双扑街。
要是买纯权益基金,今年市场像个“情绪开关”——今天赛道股集体冲高,明天周期板块突然跳水,重仓单一方向的话,上午刚赚出一顿火锅钱,下午可能连来回打车费都亏没,没点心脏承受力根本扛不住。
就连过去的“稳选项”纯债基金,现在也不是“高枕无忧”:债市偶尔的波动会啃掉收益,而且纯债的收益天花板越来越低,想靠它跑赢通胀基本是“奢望”。
这时候偏债混合基金刚好卡在“舒适区”:它用60%-80%的仓位买债券,先把“基础收益底”稳稳托住,避免像纯权益那样大起大落;再拿20%-40%的仓位配权益资产,蹭市场行情的“超额收益弹性”——相当于给闲钱装了“减震+提速”双系统,既不用像存银行那样“躺平吃瘪”,也不用像买股票基金那样“提心吊胆”。
而不同人的闲钱诉求,其实差得远:
有人想“少操心还赚超额”——不想天天盯盘研究行业,却希望收益比普通固收高;
有人想“捡低估板块的漏”——觉得热门赛道太贵,想布局低位、有复苏潜力的领域;
有人想“长期拿得稳”——闲钱三五年不用,不想被短期波动折腾,要的是“稳稳增值”的体验。
工银这三只“聚”系列偏债混,刚好把这些诉求都接住了:
→ 想“省心赚超额”,选$工银聚享混合C$ 的“量化+固收”:不靠“凭感觉选股”,用定量模型筛资产、分散配置,既躲了人为决策的情绪偏差,又精准抓了市场机会——近1年净值涨32.72%、同类前2%,相当于给闲钱找了个“纪律性超强的赚钱助手”。
→ 想“挖低估潜力”,选$工银聚安混合C$ C的“低估价值+固收+可投港股”:重仓的交通运输板块,市盈率仅在近10年2.55%分位(相当于“打折区”捡货),加上能蹭港股红利,近1年21.47%收益+同类前3%,是“低估+复苏”的实力证明。
→ 想“长期拿得顺”,$工银聚丰混合C$ 的“均衡价值+固收”:把钱配在有色、交运、医药等低关联行业,东边不亮西边亮,波动压得很温和;近3年32.14%收益跑赢基准近一倍、同类前2%,长期拿的体验像“喝温茶”——舒服又有回甘。
回头看开头那桩“闲钱的选择难题”,其实根本不用“左右摇摆”:工银这三只基金,把“省心、挖潜、稳拿”的需求都稳稳接住了。震荡市下,闲钱不用再“夹缝求生”,选对适配的那一只,就能既踩住“稳”的底,又够到“赚”的甜~@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