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在偏债混合基金普遍以“5%+收益”为目标的市场中,$工银聚享混合C$ 近一年超35%的净值增长堪称“异类”——更难得的是,它以“偏债”为基,却在权益端走出媲美部分权益基金的弹性,还能将最大回撤控制在7%以内,稳居同类第一。这种“稳中有进”的表现,不仅是产品策略的胜利,更折当前市场对“平衡型资产”的迫切需求,而基金经理的能力适配、行情的精准踩点,更是缺一不可。
一、产品内核:“债底+小盘”的精准耦合,而非“固收+”升级
$工银聚享混合C$ 跳出了传统偏债基金“30%权益上限+大盘股配置”的框架,构建了“债券打底+小盘增强”的独特体系。债券端是真正的“安全垫”:60%-80%仓位集中在AAA级信用债与利率债,2025年一季度精准将国债持仓提至38.62%,既捕捉利率下行的资本利得,又通过AA+以上信用债持仓规避违约风险。权益端则是“弹性放大器”:20%-40%仓位投向20亿市值以下微盘股,371只个股持仓极度分散(前十大重仓仅占1.3%),既利用中小盘股的“研究空白带”挖机会,又对冲单只标的的流动性风险。此外,零申购费、持有30天免赎回费+0.6%年管理费的设计,也降低了长期持有成本。
二、基金经理能力圈:宏观定方向,量化挖机会的1+1>2
焦文龙与何顺的“宏观+量化”组合,是基金踩准节奏的关键。焦文龙16年从业经验聚焦宏观研判,2025年一季度通过对经济复苏放缓、货币政策宽松的判断,果断增持国债,为债券端贡献近8%收益;信用债选择上坚持“穿透式调研”,从源头控风险。何顺的量化能力则激活权益端:采用“人工筛选+机器学习”双轨模式,先排除高风险小盘股,再用多因子模型挖量价、成长机会,近一年权益端超额收益达13.89%。两人的协作更关键——焦文龙定方向(如利率上行前降久期),何顺反馈市场热度(如小盘股高估时缩仓位),让“进攻”与“防守”切换自如。
三、行情共振:偏债混合受追捧,是市场选择的必然
工银聚享的爆发,是偏债混合基金赛道升温的缩影。核心原因有三:一是“两端承压”的市场痛点——2025年A股波动率达22%,纯权益基金回撤大;纯债基金年化收益不足3%,跑不赢通胀,偏债基金的“中间路线”恰好匹配中等风险偏好需求。二是政策与市场共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可验证收益体系”,量化偏债基金符合要求;A股日均1.5万亿成交额,也为小盘量化交易提供流动性。三是小盘股性价比——当前小盘股估值处历史30%分位,“设备更新”政策支撑基本面,而大盘股估值偏高,形成“大小盘估值差”。
四、投资机会与风险:匹配需求再配置
四季度机会仍明确:债券端,四季度债券供应创三年新低,利率债配置价值仍在;权益端,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或激活小盘股,且基金1.89亿规模未触量化瓶颈,策略有效性可期。但风险需警惕:小盘股流动性不足可能加剧波动,经济超预期复苏或引发利率反转,小盘股高估也可能让策略失效。
配置建议很清晰:适合能接受7%回撤、追求8%-15%年化收益、持有超6个月的投资者;建议“单笔+月定投”结合,与沪深300等宽基搭配,通过“大小盘平衡”降波动。毕竟,没有完美的基金,“匹配自身风险+分散持有”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