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哎,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我这人吧,天生胆子小,投资上就图个安稳。以前啊,我的资产配置里,稳稳当当的“收蛋”神器——利率债基金,尤其是那些3-5年期的国开债指数基金,那可是绝对的主角,稳稳占了我总资产的60%左右呢! 为啥?省心啊!不用费劲琢磨什么信用下沉的风险,就像在自家后院捡鸡蛋一样,每天看着净值那点小增长,心里就特别踏实,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滋滋。
可谁能想到,这好日子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就变味儿了呢?那个传说中的“股债跷跷板”效应,以前总觉得是书本上的词儿,这回可算是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而且越来越邪乎! 市场那叫一个风云变幻,债市动不动就来个大波动,我这小心脏也跟着七上八下,曾经引以为傲的“收蛋”记录,动不动就被打破,变成了“破蛋”。看着账户里那点收益缩水,甚至偶尔还绿一下,心里的幸福感真是“嗖”地一下就飞走了,只剩下“呜呜呜”的份儿了。
这日子总不能一直这么憋屈下去吧?后来也是机缘巧合,参加了工银瑞信基金社区的一个活动,慢慢听人聊起了他们家的“工银聚享混合”这只基金。一听介绍,是偏债混合型的,心里就有点活络。 我这低风险偏好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开始是真犹豫,毕竟加了点权益的东西,会不会风险变大啊?但看着手里那波动越来越大的纯债基金,再看看别人分享的“聚享”的情况,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一咬牙,挪了大概10%的仓位过去试试水。
说实话,持有这几个月下来,感觉还真有点不一样。虽然市场震荡依旧,这“股债跷跷板”还是时不时地晃悠,导致基金净值也免不了有波动,“破蛋”的情况也还是有。 但是!重点来了!整体来看,它的净值走势给我的感觉是“稳中有进”。跌的时候,好像没那么吓人;涨的时候,积累起来,明显感觉比我的老伙计——国开债基金——的回报率要高那么一截。 我特意去翻了翻它的季报,看到它债券这块主要拿的是国债和高评级的企业债,股票部分则讲求分散配置和估值安全边际,感觉这风险控制做得还挺扎实。 这不就印证了混合基金通过优化股债配置,确实能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吗?尤其是在这种股债轮动频繁、波动大的市道里。
工银瑞信本身也是老牌大公司,投研实力听说挺强的,基金经理团队经验也丰富,这多少也让我心里更有点底。 回头想想,这“聚享”就像是在我那艘原本只有债券压舱的“小船”上,加装了一个能根据风向自动调整的小帆和一张能偶尔捞点小鱼小虾的网,虽然船还是会随着风浪摇晃,但抗风险的能力似乎强了点,前进的动力也足了些。
当然,咱也不能被一时的“蜜月期”冲昏头脑。投资哪有绝对安全的?偏债混合基金虽然相对稳健,但真要是遇到股债双杀那种极端情况,压力肯定也不小。 所以,我现在的心态就是: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后续的韧性如何,特别是在市场风格再切换的时候表现是否持续靠谱。如果它真的能像这段时间表现的一样,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提供比纯债更好的回报,那我真得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该给它在我的资产配置里再提高点“地位”了,比如从现在的10%再往上调一调?毕竟,在追求稳健的前提下,能多收点“蛋”,谁不乐意呢?
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对于我们这种风险偏好低的“求稳派”,光抱着纯债在如今的市场里可能真有点不够看了。适当引入像“工银聚享混合”这样运作成熟、股债配置得当的偏债混合基金,或许真是应对“股债跷跷板”震荡、寻求资产稳健增值的一个更优解。 当然啦,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比例控制(比如有经验说30%-50%是稳健配置的“压舱石”范围)和持续观察,永远都不能忘。未来的“收蛋”之路,希望能更稳当一些吧!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