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时间真是嗖嗖地过啊,一转眼2025年都快到十月份了。站在九月底这个当口,琢磨着接下来的布局,我打算动一动手里的基金组合。计划呢,是卖出一些拿了好几年的中长期纯债基金,腾出来的钱,准备重点投向偏债混合型基金这个方向。为啥这么想呢?主要还是看中了它在当下这个特殊市场环境下的平衡能力。
这几年,大家伙儿应该都深有感触,银行存款利息是一降再降。三年期定存现在连2%的年利率都摸不着了,活期就更别提了,那点利息聊胜于无。另一边厢,股票市场倒是从去年9月(2024年9月)开始,掀起了一波挺像样的上涨行情。看着股市涨,光拿着纯债基金吧,心里总有点不甘心,收益确实显得单薄;可要是全仓冲进股票基金呢,又觉得心里发虚,毕竟波动太大,风险太高,晚上睡觉都不踏实。这感觉,就像站在跷跷板的两头,想找个稳稳当当的中间位置。
琢磨来琢磨去,我觉得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工银聚享混合基金(基金代码:A类011729 / C类011730),挺符合我现在想要的那个“中间位置”。这只基金是个典型的偏债混合型产品,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那个“稳中有进、回撤可控”的特点,跟你提到的很一致。它把大约38.36%的仓位放在股票上(实际操作中,其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接近40%上限的35%以上),剩下的主力则配置在能提供稳定收益的债券上,特别是像国债、企业债这类利率债和信用债。这种“债底+股矛”的组合拳,感觉既能靠着债券部分稳住阵脚,平滑波动,又能通过股票部分去捕捉市场上可能出现的上涨机会,争取更高的收益弹性。
仔细看看工银聚享的表现,确实有点东西。截至今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它近一年的涨幅达到了43.74%,这个数字可不得了,远远甩开了同期混合债券型基金(二级)指数10.47%的表现一大截。更关键的是,它在取得这么好成绩的同时,风险控制做得也很到位,历史上最大回撤被有效地控制在-7%以内。这种“能攻善守”的特性,对于像我这样既想追求点收益,又不想承受太大波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太大了。而且它在同类基金里的排名也相当亮眼,近一年稳居同类普通偏债股票基金(股票上限高于30%)的第一名,近一年、近两年的业绩在同类中都名列前茅,还获得了专业机构的三年期五星评级。
它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发现它的策略挺有特色。在股票投资这块,它玩的是“主动量化+小盘股”。不是靠基金经理单打独斗拍脑袋选股,而是用一套系统化的量化模型,结合基本面和量价分析,从海量数据里淘金。它特别偏爱流通市值在15亿到30亿区间的小盘股,这类股票在当下活跃的市场里,往往被认为成长弹性更高。而且它持股极其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加起来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居然还不到1.5%!这大大降低了个别股票“爆雷”对整体组合的冲击风险,波动自然就更容易控制。
在债券投资上,它也不是简单的“躺平”吃利息。常规的“固收+”产品往往拿高等级信用债当底仓,但工银聚享更灵活,它会做积极的久期择时。啥意思呢?就是它会根据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动态调整债券组合的配置。比如在它判断利率处于相对高位、未来可能下行的时候(债券价格与利率走势相反),就会大胆地增加像国债这类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比例,甚至能在一个季度内把国债占比从12.21%大幅提升到38.62%!这种灵活调整,目的是在债券部分也能争取到一些资本利得,增厚收益。这种“反人性操作”和“久期管理”,体现了管理团队对市场的敏锐判断。
说到团队,掌舵这只基金的是焦文龙和何顺两位基金经理。焦文龙可不简单,他是工银瑞信指数及量化投资部的总经理,有16年从业经验、10年投资管理经验,算是位经验丰富的量化老将了。整个工银瑞信的固收团队在业内也很有口碑,对宏观经济、利率走势研究深入,擅长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优化配置、控制风险。近一年全市场收益超20%的偏债混合基金里,工银瑞信一家就占了4席,团队实力可见一斑。正是这种深厚的积淀,让很多持有工银聚享的投资者觉得它像自己资产组合里的“压舱石”,涨跌之间心态更稳。
看看现在的大环境: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着宽松基调,财政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加上外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整体对债券市场是有支撑的。同时,经济预期有所改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又为权益资产提供了舞台。在这种“股债相和”的背景下,高息资产稀缺,纯债基金收益低、风险未必小(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纯股票基金波动又太大。工银聚享这类偏债混合基金,通过不超过40%的权益仓位,精准布局有潜力的赛道,同时灵活运用量化模型和久期管理,在债券和股票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恰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它简化了投资流程,相当于“一键”帮你实现了股债平衡,既能享受债券的稳定性,又能借助权益的弹性提升整体收益潜力。
所以,对我而言,在2025年行至九月底、展望十月的这个时间节点,卖出部分中长期纯债基金,将仓位转向像工银聚享混合这样运作成熟、策略清晰、历史业绩和风控都经得起考验的偏债混合基金,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它未必能让你一夜暴富,但它在追求“稳步增长”的目标上,展现出了清晰且有效的路径——以债券为盾,力求稳健;以(量化精选的)股票为矛,伺机进取;通过极度分散和灵活调整,努力控制回撤。在当前这种存款利率低迷、权益市场虽有回暖但波动犹存的环境下,它确实展现出了作为资产配置中“压舱石”的价值,算得上是一个力求兼顾收益与安心的较优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