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哎,说起来真是百感交集。我这人吧,天生胆子小,投资上风险偏好特别低,就图个安稳踏实。以前我的“心头好”就是那些利率债,尤其是3-5年的国开债指数基金,稳稳当当的,成了我资产配置的“定海神针”,占比得有60%左右! 那会儿的日子多舒坦啊,基本不用操心什么信用下沉的风险,每天就安安心心等着“收蛋”——看着账户里那点稳稳增长的收益,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可谁能想到,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这市场风向就变了,“股债跷跷板”效应玩得那叫一个溜,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原来稳稳的幸福突然就没了,我那心爱的国开债基金动不动就“破大蛋”,净值波动得让人心惊肉跳。 看着曾经稳稳向上的收益曲线变得上蹿下跳,心里那个滋味儿,真是“曾经的幸福生活离我而去”,只能“呜呜呜”了。 这市场震荡起来,光靠纯债,尤其是利率债,感觉有点扛不住了,收益不仅难有惊喜,连那份安稳都变得摇摇晃晃。
就在我有点迷茫,琢磨着怎么调整的时候,赶巧参加了工银瑞信基金的一个社区活动。就在那儿,我慢慢了解到了工银聚享混合这只基金。 它是个偏债混合型基金,听介绍说是以债券打底,然后搭配一小部分权益投资,目标就是想在震荡市里平衡好风险和收益,争取比纯债多那么点“肉”。 说实话,当时我也是半信半疑,毕竟被市场教育怕了。但看着它过往的介绍和策略,感觉思路挺清晰,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的心态,挪了大概10%的仓位配置进去。
持有了一段时间,还真有点出乎意料。虽然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股债跷跷板”效应依旧存在,基金净值也免不了会随着市场波动而“破蛋” ,但整体感觉确实不一样了。工银聚享这只基金的净值走势,给我的感觉是“稳中有进”。 它不像纯债基金那样在跷跷板效应下被动挨打,波动相对还是小很多,更重要的是,拉长时间看,它的回报率确实比我那老伙计国开债基金要高那么一截子。 证据也显示,在近期的市场环境下,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整体表现确实优于纯债基金。 而且,它配置的债券部分主要还是像国债(占比20.10%)和企业债这类相对稳健的品种 ,风险上我觉得基本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属于“可控”的范畴。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原本有点颠簸的路上,换了一辆减震更好的车,虽然路况没变,但坐起来舒服多了。
这次尝试让我挺有感触。在当下这种“股债跷跷板”效应频繁显现、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里 ,光靠单一资产类别,尤其是纯债,想完全规避波动或者追求稍高一点的收益,似乎越来越难了。 偏债混合这种产品,通过优化股债配置,确实展现出了它“能攻善守”的一面 ,在控制整体波动的前提下,提供了获取略高于纯债收益的可能性。 难怪有人说,对于像我这样风险偏好不高、但又想追求比纯债多一点点收益的投资者,偏债混合基金或许是震荡市中“稳稳的幸福”的一种新选择。
当然,我也不敢说现在就下结论。投资这事儿,最怕头脑发热。我这10%的仓位,目前体验不错,但时间还是短了点。我打算再拿一段时间,好好观察观察。看看它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表现如何,尤其是当“跷跷板”再次剧烈摆动或者出现“股债双杀”的极端情况时 ,它的回撤控制能力到底怎么样。如果后续的表现能持续验证我目前的感觉——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做得确实比较好,那我真得认真考虑,是不是要把它的比例再往上提一提了。毕竟,在波动的市场里,能找到一份相对安心又能略多“收蛋”的方式,太重要了。 就像有人建议的,合理配置股债比例(比如权益比例大致等于100减年龄的差值乘以100%)可能是应对“跷跷板”的一种策略 ,而优质的偏债混合基金本身就帮我们做了这个动态平衡的工作。 未来会怎样,边走边看吧,但这次尝试,确实让我看到了资产配置中多一点“弹性”的价值。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