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国庆期间,穷游上海。几天的观察和感受,让我看清了当下的消费现状:房贵、饭凉、富人也在降级,但资本却比谁都淡定。
先说住宿。我原本以为,国庆假期的青旅能成为穷人的避风港,结果现实很尴尬。50块、60块的床位全部满房,不管是12人间还是上下铺,一间都不剩。我一度以为自己点错了城市,毕竟这里是上海,怎么这么多人住这种宿舍?反观那些八九百的低星酒店,空房一堆。我试着选几间房,系统显示可以全部预订,只是价格翻了几倍。为什么明知道消费者没钱,商家宁愿空着,也不肯降价?或者,这是订房APP故意搞的大杀器?后来我才想明白:这叫“价格锚定效应”。一旦你降了价,你的品牌就掉了档。资本从来不是缺钱,而是怕丢面子。哪怕空着,也要证明自己“值这个价”。

另一边,餐饮行业已经卷得没脸了。我看到某五星酒店带着星级大厨在路边摆摊。是的,你没看错,是著名的XX酒店,带着高帽的大厨。就是那种之前你一进门就会有帅气小伙微笑说一句:“May I help you,madam?”餐饮巨头都不得不摆摊,那些小店主的压力可想而知。想起老家我那位富二代同学,也活成了打工人的样子。这姐们,高中时穿的全是Gucci、LV,连香水都是定制款。前几天我看到她发朋友圈,穿着XX的裙子。我私信夸她漂亮,她甩我一个链接:“59包邮,买吧。”我愣了几秒。一个人的消费观改变,是需要强烈外部压力的。如果连原本高高在上的人都开始算账、比价,那说明整个消费体系都在下行。不是她不想奢侈,而是这时代,已经不允许了。

还有咖啡。我记得以前喝一杯星巴克要30块,现在外卖推给我的,是5块9的咖啡,还送帕尼尼。这不是我捡了便宜,而是整个行业在以自杀式价格战抢客。咖啡、奶茶、甜点、外卖……每一个都在打折,每一个都在哀嚎。这折扣的背后,不是慷慨,而是焦虑。当所有人都在打折,其实是整个社会在贬值。如今的,其实不只是“没钱”,而是人们开始意识到:钱花得值,比花多少更重要。这不是理财觉醒,而是经济寒冬下的自保本能。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已经彻底变了。以前,我们追求的是“过得好”;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活得稳”。我想,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是,不再相信溢价的故事,不再为面子买单,而是学会在寒风中,守住手里那一点点温度。

这种氛围下,对于四季度的投资方向,传统“老登股”我是不敢碰了,准备重点关注一下两个核心主线上:固态电池和AI。
固态电池方面,我最近一直在加速布局相关领域。核心驱动力在于,无论是已经爆发的电动汽车,还是蓄势待发的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对电池性能的要求都在急剧攀升。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充电速度更快的固态电池,其市场需求空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绝非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演进和产业需求。更重磅的利好是,近期国家层面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推进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的发展列为重点任务。这意味着政策东风已至,整个电池产业链,尤其是技术领先的固态电池方向,将获得强大的支撑。当前A股市场整体处于慢牛轮动格局,我认为,集政策、技术、需求于一身的电池板块(特别是固态电池),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引领行情的大主线。

至于AI板块,其投资逻辑同样清晰。首先,AI已经成功跨越了“概念炒作”的泡沫期,正在各行各业快速落地生根。智能客服大幅降低企业人力成本、AI内容生成提升创作效率、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AI制药加速新药研发……这些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真切切在商业化、在创造利润的应用场景。 其次,AI对生产力的提升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前所未有的降本增效,这种效率红利一旦被大规模验证和接受,其普及速度将如同当年的互联网一样迅猛。 最后,全球竞争格局已定,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在AI领域投入巨资、押注未来。 这种全球范围的“军备竞赛”,恰恰证明了AI赛道足够宽广、潜力足够深厚,是一场关乎未来的“长跑”。

对于这两个赛道的“上车”时点,我的策略偏向于耐心等待。目前A股市场整体情绪明显过热,我更倾向于在板块经历明显回调、市场情绪重归冷静时,再逐步加仓布局,捡拾那些被错杀的“便宜筹码”。 或者,也可以等待一些关键性的AI应用真正跑通商业模式、固态电池相关企业交出亮眼的业绩报告时,再跟随基本面趋势稳健入场。 在不确定性增多的时期,这种基于价值和节奏的“踏实感”,或许比追逐短期热点更为重要。
上海穷游,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田野调查。从挤爆的青旅床位到路边摆摊的五星大厨,从59包邮的富二代到5块9的咖啡大战,再到资本坚守的“价格锚”……这一切交织成一幅与理性觉醒并存的奇特现像。它告诉我们,寒冬已至,但寒冬也孕育着变革与新的生存法则。捂紧钱袋,精打细算,寻找价值,拥抱未来技术——这或许就是当下最务实的生活与投资策略。$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 $华夏人工智能ETF联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