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热点快闪:成长板块何时修复?# 选择了“板块三季报业绩超预期?” 结合当前市场动态和多维度数据来看,本次成长板块的调整已接近尾声,而我认为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可能成为驱动板块修复的关键引擎。
一、调整性质:良性整固而非趋势逆转
1. 幅度与周期未达历史极值
截至10月24日,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最大跌幅仅9.1%,调整时长8天;AI算力板块最大跌幅10.4%,持续22天。对比历史上几轮典型成长行情(如2019年半导体、2020年新能源),调整幅度通常在15%-20%,持续1-2个月。当前数据已接近历史区间下限,且未伴随“景气证伪”,更多是资金阶段性获利了结引发的技术性调 。
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调整期间,融资余额未出现大幅下降,市场杠杆水平总体可控。同时,科创50ETF等工具型产品持续获得资金流入,显示中长期资金对科技成长的配置意愿未改 。北向资金三季度增持电子板块市值超1400亿元,半导体、硬件设备等细分领域获连续加仓,进一步印证外资对科技主线的长期看好。
二、业绩支撑:高景气赛道确定性凸显
1. 三季报预告验证高增长逻辑
截至10月23日,已披露三季报的成长股中,AI算力链(CPO/液冷/光纤)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超30%,机器人、游戏等应用端增速达20%。半导体龙头表现尤为突出:寒武纪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暴增2386%,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4.65%,仕佳光子净利润增长727.74%。若后续披露公司延续这一趋势,成长风格的“业绩相对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
2. 产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AI产业仍处于“算力基建→应用扩散”的加速阶段:英伟达上调新一代AI芯片出货预期,1.6T光模块总需求上调至1500万,且存在再次上调动能。中芯国际12英寸先进制程营收预计同比大增68%,订单已排至2026年,国产替代与AI需求共振推动行业高景气延续 。
三、政策与流动性:内外环境双重利好
1. 国内政策催化预期升温
正在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列为核心议题,预计“十五五”规划对AI、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科大硅谷启动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等改革举措,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制度保障。历史数据显示,政策密集期成长板块往往具备更高弹性 。
2. 全球流动性拐点明确
美联储10月降息25BP概率达99%,全球宽松周期进入常态化。国内货币政策空间随之打开,11月降准或定向降息预期升温,将为成长股估值修复提供流动性支撑。中美经贸磋商重启(10月24日至27日)若达成阶段性共识,半导体、稀土等受外部扰动较大的板块有望迎来情绪修复 。
四、基金配置:科创50是把握成长机遇的优选工具
1. 指数特性与行业覆盖
上证科创50指数集中了科创板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硬科技企业,涵盖半导体(中芯国际、中微公司)、AI(寒武纪、海光信息)、高端装备(联影医疗、石头科技)等核心赛道,能够有效代表成长板块的长期增长潜力。截至10月23日,指数成分股中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超50%的公司占比达38%,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
2.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C的适配性
该基金紧密跟踪科创50指数,投资于目标ETF的比例不低于资产净值的90%,具备高仓位、高弹性的特点。其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适合短期博弈与长期定投相结合的策略。尽管当前指数PE-TTM为175.72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但考虑到AI、半导体等行业的高增长确定性,估值有望通过业绩持续消化 。
综合调整幅度、业绩验证、政策预期及资金动向,成长板块已进入“左侧布局”窗口。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将成为行情切换的核心催化剂,而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C基金凭借其高仓位、高弹性的特点,是把握科技成长主线的理想工具。采用“分批建仓+长期持有”策略,重点关注AI算力、半导体设备、高端制造等确定性赛道。@易方达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