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孙晟,大家都叫我大圣哥,很高兴分享我的投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并交流评论。

作为基金经理,面对今日科技板块的显著回调,需以冷静的视角剖析其内在逻辑,而非被短期波动所左右。本轮下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宏观环境、产业周期与资金行为交织作用的结果,其背后逻辑值得深入拆解。
一、宏观环境:流动性收紧与风险偏好收缩
全球流动性拐点隐现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尽管短期降息路径仍存争议,但长期无风险利率中枢上移已对高估值板块形成压制。科技股作为对利率最敏感的资产之一,其估值模型中的贴现率上升直接导致估值承压。
地缘政治风险外溢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脱钩风险加剧。半导体、AI等关键领域面临供应链重构压力,市场担忧技术壁垒提升将延缓行业创新节奏,进而削弱科技股长期增长预期。
经济周期错位冲击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分化,部分新兴市场需求疲软拖累消费电子、云计算等细分领域景气度。企业盈利预期下修与宏观数据走弱形成负反馈,加剧市场对科技板块业绩可持续性的质疑。
二、产业周期:估值透支与业绩验证压力
前期涨幅透支未来空间
过去两年科技板块大幅跑赢市场,部分子领域估值已偏离历史均值2-3个标准差。当行业进入技术迭代空窗期(如AI大模型应用落地不及预期),估值缺乏新催化剂支撑,回调成为必然。
业绩分化加剧市场焦虑
一季报披露期,硬件企业面临去库存压力,软件企业则受制于企业IT支出谨慎。业绩不及预期的标的拖累板块情绪,而少数龙头的稳健表现难以对冲整体下行压力。
技术路径不确定性提升
量子计算、6G等前沿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前景模糊。市场对技术路线分歧的定价从乐观转向谨慎,导致相关概念板块估值回调。
尽管短期波动加剧,但科技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其长期逻辑并未改变。AI算力需求爆发、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等趋势,将持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能。当前回调或为市场提供了重新审视板块价值的契机,而非否定其未来潜力的理由。
结语
科技板块的调整是估值回归与基本面验证的必经之路。作为基金经理,需以更长的视角审视波动,理解短期压力与长期趋势的辩证关系。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