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

最近两个月,我在AI赛道的投资体验像坐了趟过山车——前阵子市场调整剧烈,持仓基金净值反复波动,看着盘面里一片飘绿,我对这条曾寄予厚望的赛道渐渐生出疑惑:AI行情是不是真的到头了?就在这份犹豫盘旋不去时,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天天基金调研团活动,和基金经理陈文凯的一番交流,像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更没想到的是,10月20日之后科技赛道果然卷土重来,AI智能板块更是强势报复性上涨,基金净值也跟着一路向上。直到这时我才彻底明白,华泰柏瑞质量成长之所以能在波动中保持亮眼成长,原来早早就插上了AI的“翅膀”,有了这股核心动力,才能在市场的天空里“天高任鸟飞”。
一、投资赛道:锚定AI核心,踩准科技成长脉搏


真正了解这只基金后我才发现,它的赛道选择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科技领域的“主动脉”——聚焦AI全产业链,同时覆盖硬科技核心环节。之前我只知道它重仓科技股,却没深究具体布局,这次调研后翻了最新持仓才看清:基金不仅扎根AI算力(比如服务器、芯片)、AI应用(如工业软件、智能驾驶)这些热门方向,还悄悄布局了半导体设备、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形成了一条“从基础算力到下游应用”的完整投资链条。
就拿前阵子AI调整来说,很多只押注单一环节的基金跌幅惨重,但华泰柏瑞质量成长却相对抗跌。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它的赛道布局不“扎堆”——比如在AI算力端,它没有只盯着某几家热门芯片公司,而是兼顾了服务器产业链里的细分龙头;在应用端,也避开了短期炒作风气重的概念股,选择了有实际业绩支撑的工业AI、医疗AI企业。这种“全链条+强业绩”的赛道选择,既抓住了AI产业的长期成长逻辑,又避免了单一环节波动带来的风险,就像给基金装上了“减震器”,这也是它能在调整中稳住阵脚的关键。
更让我惊喜的是,基金对赛道的把控不是“一成不变”的。陈文凯经理在调研时提到,他们会根据产业周期调整持仓比例——比如今年上半年AI算力需求爆发时,适当提高了芯片、服务器相关标的的仓位;而当市场进入调整期,又悄悄增加了AI应用中“落地进度快、盈利模式清晰”的企业配置。这种“灵活不盲从”的赛道策略,让基金既能吃到产业爆发的红利,又能在波动中规避风险,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科技主题基金的核心优势。
二、基金业绩:穿越波动见真章,长期收益抗打

光有好赛道不够,业绩才是检验基金的硬标准。我翻了华泰柏瑞质量成长的历史业绩,发现它最让人安心的不仅“涨得多”,而且“涨得稳、跌得少”。从成立至今,它的累计收益率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尤其是今年以来,在科技赛道几轮大起大落中,它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上半年AI行情爆发时,基金净值跟着快速上涨,收益率跑赢90%以上的同类科技主题基金;7-9月AI板块深度调整时,它的最大回撤比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低了近5个百分点;进入10月,随着AI板块报复性上涨,它又迅速跟上节奏,短短十几天就收复了之前的调整失地,最新净值即将创下了年内新高。
我还特意对比了它的阶段性业绩:近1年收益率超过86%,在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7%;近6个月即便经历了AI调整,收益率仍保持在125%以上,远超同类产品的平均收益(同期同类平均仅29%左右);就连最能考验基金经理择时能力的近3个月,在AI板块反弹中,它的收益率也达到了47.88%,把不少同期调整中“掉队”的基金远远甩在了身后。
更关键的是,这只基金的业绩不是“靠运气”。从季度持仓变化能看出,每一次市场风格切换,它都能及时调整方向——比如去年四季度提前布局AI算力,今年二季度加仓AI应用,三季度又在调整中增持半导体设备。这种“精准踩点”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度判断,也正是这种“前瞻性布局”,让基金能在市场波动中持续创造收益。
三、基金经理:陈文凯——“懂产业、重业绩”的成长型舵手

这次调研最大的收获,就是近距离了解了基金经理陈文凯——这位看起来温和沉稳的管理者,一谈起科技产业就满眼发光,他的投资逻辑也彻底打消了我之前的疑虑。
陈文凯经理的投资框架可以概括为“产业趋势+业绩验证”,这和我之前接触过的“追热点”基金经理完全不同。他在调研时说:“我们不做短期概念炒作,只投资‘产业趋势向上、公司业绩能落地’的企业。”比如在AI赛道,他会从“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三个维度筛选标的,先通过产业调研判断技术是否真的有突破,再看企业的订单、营收是否能支撑估值,最后才决定是否纳入持仓。这种“从产业到公司”的选股逻辑,让基金的持仓更“扎实”,不会因为短期市场情绪变化而大幅波动。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逆向思维”。在今年7月AI板块最恐慌的时候,很多基金都在减仓,但陈文凯经理却在调研中说:“AI的长期产业逻辑没有变,短期调整正是布局优质标的的机会。”后来的市场走势也印证了他的判断——10月AI板块反弹时,那些在调整中被他加仓的企业,成了基金净值上涨的主力。他说:“投资科技赛道,要耐得住寂寞,看得清长期。”这种不盲从市场、坚持独立判断的风格,正是一只成长型基金最需要的“舵手素质”。
此外,陈文凯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很突出。他管理的基金虽然重仓科技股,但最大回撤始终低于同类平均水平,这得益于他的“分散+止损”策略——在行业上,除了AI,还配置了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相关赛道,避免单一行业风险;在个股上,严格控制单只股票的仓位,同时设置动态止损线,一旦企业基本面出现变化,会及时调整持仓。这种“进攻中不忘防守”的操作,让基金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给投资者足够的安全感。
四、赛道后市展望:AI行情未到终点,长期成长空间巨大
经历了10月的反弹,很多人又开始问:AI赛道还能走多远?华泰柏瑞质量成长的“翅膀”还能硬多久?结合陈文凯经理的观点和我自己的观察,我反而更看好这条赛道的长期前景。
从产业逻辑来看,AI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而是能真正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革命”。现在我们看到的AI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在工业制造中,AI能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在医疗领域,能辅助诊断、加速新药研发;在消费端,能提升服务效率、改善体验。这些场景的落地,不是靠短期资金推动,而是靠技术迭代和需求增长,这种“刚需驱动”的产业逻辑,决定了AI行情不会轻易结束。
从政策和资金来看,国内对AI、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无论是政策补贴还是资本市场融资,都在向这些领域倾斜;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也在持续加大AI研发投入,比如微软、谷歌、华为等,都在AI算力、大模型领域不断突破。政策+资金的双重加持,会持续为AI赛道注入动力,而那些有核心技术、能落地业绩的企业,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也为华泰柏瑞质量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标的。
当然,短期来看,AI赛道可能还会有波动——毕竟任何成长型赛道都不会一路直线上涨,调整是正常的“蓄力”过程。但就像陈文凯经理说的:“投资要看长期趋势,不要被短期波动干扰。”对于华泰柏瑞质量成长这样锚定长期、聚焦优质标的的基金来说,短期调整反而可能是更好的布局机会。
现在再回头看手里的华泰柏瑞质量成长,我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犹豫。这只基金之所以能在科技赛道的波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选对了AI这条“好赛道”,有陈文凯经理这样“懂产业、重业绩”的好舵手,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科技成长的核心逻辑——用技术创新做“翅膀”,用业绩支撑做“底气”。
未来,我愿意继续持有它,看着它在AI的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也期待能在这条长期成长的赛道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投资回报。毕竟,好的基金就像好的伙伴,能在迷茫时给你信心,在波动时给你安心,而华泰柏瑞质量成长,正是这样的存在。@华泰柏瑞基金 @华泰柏瑞基金 陈文凯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