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怎么投#
笔者关注的公募基金产品中,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OTCFUND|011452)凭借近1年超65%的亮眼收益引发关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基金经理陈文凯对AI产业链的前瞻性布局——重仓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算力龙头股,精准捕捉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爆发期的核心机遇。随着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顶层设计的落地,AI与算力赛道的长期价值进一步凸显。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

一、业绩归因:聚焦AI算力硬核资产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的超额收益,源于其对技术变革趋势的敏锐判断。基金经理陈文凯在2023年下半年起逐步加仓光模块、服务器等算力基础设施标的,其中中际旭创(全球800G光模块龙头)、新易盛(高速率光通信领军企业)等个股持仓占比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I算力需求同比增长超300%,而光模块作为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0亿美元跃升至2027年的120亿美元。陈文凯在季报中强调:"我们重点配置了受益于AI大模型训练的底层硬件环节,这些领域具备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清晰的特质。"
二、产业背景:AI+时代的三重驱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商业落地-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
1. 技术迭代加速: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码大模型研发,参数量级从千亿向万亿迈进,催生对高性能算力的指数级需求;
2. 政策红利释放:我国"人工智能+"行动明确将智能算力统筹列为八大基础支撑之一,上海、深圳等地已启动千P级智算中心建设;
3. 商业化破局:AI应用从B端向C端延伸,智能驾驶、工业质检等领域已出现规模化付费案例。
这种背景下,算力硬件作为"新基建底座",成为资金共识最强的投资主线。中际旭创等企业凭借在800G/1.6T光模块的先发优势,正持续获得海外云厂商大额订单。
三、未来展望:把握产业格局演变机遇
尽管AI产业格局尚未定型,但算力赛道的确定性已获多方验证:
需求侧: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中国占比超35%;
供求侧:高端光芯片、液冷技术等环节仍存在国产替代空间;
逻辑:从短期看,海外AI巨头资本开支扩张直接利好设备商;中长期则需关注具备全栈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的持仓策略显示,其不仅布局了光模块龙头,还前瞻性配置了参与国产GPU研发的隐形冠军。这种"核心+卫星"的组合,既捕捉了当下最确定的算力红利,又为后续技术路线变化预留了调整空间。
文末寄语
"人工智能+X"的产业融合浪潮中,算力网络建设将是最先兑现价值的环节。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像华泰柏瑞质量成长C这样由专业团队管理的主题基金,或是分享AI革命红利的有效途径。但需注意,科技赛道波动性较高,建议通过定投方式平滑风险,同时密切跟踪技术迭代与政策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