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2025年以来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焦点,这一轮创新药行情演绎的无比极致,无论是属于基本面投资者能力范围内的龙头,还是属于概念趋势投资者的新芽药企,都走出了属于各自的一波行情。
一方面是国产创新药企业的在研管线步入收获期,技术突破成果频出,BD出海量价齐升;另一方面则是创新药发展有全链条的政策支持,创新药企的利润空间得到呵护。全球竞争力提升出海的爆发,以及国内政策扶持等共同驱动了创新药板块的估值重塑。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创新药开始大幅调整,主要是前期获利盘出逃抛售导致的。这个对于刚刚开始建仓没有浮利的股友,又开始怀疑人生了,看着别人赚了很多,自己进来就吃套。有的前期买入的,有浮利但没有减仓,看着这几天帐面减少,心理压力同样很大。
创新药牛市结束了吗?我个人认为不会,当年的喝酒行情,从2014年开始走了差不多十年,上涨逻辑同样是估值修复和资金推动,创新药趋势反转不可能短期就结束。问题来了创新药目前是什么情况,未来创新药会怎么样?面对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做?#创新药行情 是昙花一现吗?#
2025年9月4日我参加了上银基金的基金经理杨建楠的调研,她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当前医药行业的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基金投资策略。下面来给大家介绍这只近1年涨幅65.84%的基金:上银医疗健康混合C(011289)。基金成立于2021年3月10日,目前基金A和C规模为2.16亿元。
1、基金业绩。近1年投资收益65.84%,远超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近6个月收益38.96%,展现出强进攻性与超额收益能力,夏普比率2.03和性价比3.64均处于前排位置,主要得益于基金采用独特的"产业趋势投资"策略,重点布局高景气度的医药细分赛道,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和精准的个股选择。
2、基金持仓。基金聚焦于创新药领域,相关配置比例接近70%,辅以器械(约6%)、医疗服务(约9%)等板块的配置,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惠泰医疗、益方生物、海思科、艾力斯、泽璟制药、百济神州等。
3、基金经理。杨建楠,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生物科技行业工作经历,后转入金融领域,曾任证券分析师、资管研究员等职,2022年2月25日开始管理基金,产融结合的专业背景使他对医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翻阅她的公开资料和历史演讲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她的核心投资理念。聚焦医药行业,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驱动三大维度筛选高景气细分赛道,将创新药投资视为5-10年的长周期行为,目前仅处于第一阶段。专注于产业生命周期中从1到10、10到100的阶段,而非风险极高的首创药物。
其次是她的投资方法论。专注于医药健康领域,以“产业趋势投资”为核心,长周期布局而非短期市场博弈,不过分追求短期估值波动,而是更加注重挖掘那些比行业整体增长更快的细分方向,如创新药、CXO、出海器械等高成长领域。
再次是他的组合策略。选股框架主要为三因素模型 1、市场空间:决定长期增长潜力;2、 竞争格局:清晰赛道更易诞生优质企业;3、管理层与研发能力:重点考察管理层能力、研发管线布局、临床数据质量和技术平台优势。
倾向于深度研究并长期持有,例如其重仓股恒瑞医药已连续持有11个季度。对于研发型创新药企,主要按DCF(现金流折现)或PS(市销率)估值;对于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企业,采用分部估值法。
最后是他的风险控制。主要为三重风控机制 :1、个股比例上限:避免单一标的风险集中;2、子行业配置上限:分散板块波动风险;3、动态仓位调节:仅在明确判断存在大幅回撤风险时调整总体仓位。
本次调研中,杨建楠表示创新药投资本质上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行为,当前行业仅仅处于长周期行情的第一阶段——BD授权期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后续还将经历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放量两大阶段,这意味着行情具有极强的持续性和延展性。
首先是跨国药企面临的"专利悬崖"压力,预计到2030年前,跨国药企将因专利到期损失约2000亿美元的收入,这促使他们迫切需要补充研发管线,而中国创新药凭借极高的性价比(价格仅为欧美同类产品的1/2到1/3)成为最理想的合作对象。
其次是BD交易的持续放量趋势,2025年下半年的潜在交易金额预计将达到上半年的2倍左右,自免、代谢等领域将成为新的交易热点。最后从估值角度看,中国创新药市场空间约2500亿美元,但当前指数点位较2021年高点仍有50%以上的空间,估值修复潜力巨大。
整个医药行业正呈现出明显的触底回升态势,各细分板块有序轮动。而创新药作为当前的主升浪板块,主要受益于BD交易、临床催化、商业化预期三重驱动。CXO和科学服务板块则处于触底反转阶段,随着创新药研发投入的回升,整个产业链正在经历修复过程。
中药和医疗服务板块调整已接近尾声,政策环境逐步改善等待反弹时机。器械板块虽然接近触底,但集采冲击正在减弱,出海加速特别是欧美市场的高增长为其带来新的机遇,很可能成为下一轮行情的主线。
他认为创新药行情远未结束,目前仅仅是BD阶段的"上半场",后续还将经历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放量两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都将提供持续的政策催化和市场机会。不仅如此CXO、器械等板块也将接力上涨,形成板块轮动的健康格局。
短期的调整主要源于资金面的获利了结行为,但行业基本面仍在持续向好发展,因此当前的震荡更可能是蓄力而非转折。这种调整实际上为尚未布局的提供了难得的入场机会,也为已持仓的提供了加仓时机。
此外她还表示港股创新药资产更加纯粹估值更低外资参与度更高适合长期布局。而A股创新药则具有本土市场扎实、人才储备丰富的优势,部分公司甚至已经实现弯道超车。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化,港股估值有望向A股靠拢,这也提供了跨市场套利的可能性。
总的来讲杨建楠是一位深耕医药行业、善于捕捉产业趋势、注重风险控制的基金经理,在创新药投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上银基金作为国内知名的基金公司之一,整体背景和实力雄厚。我准备将这只基金加入自选,纳入长期观察之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