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上银医疗健康混合C$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 是一只专注于医药医疗领域特别是创新药的偏股混合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27.48%,近一年净值增长率高达69.76%,表现显著优于同类平均水平。基金由具有生物医药与金融复合背景的杨建楠管理,坚持产业趋势投资,重点布局创新药、高值耗材等细分赛道,当前医药板块正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的起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新药出海加速,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
一、基金基本情况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医疗健康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总规模为1.07亿元,份额总额为1.49亿份,相比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1.55亿份有所减少 。
基金经理杨建楠自2022年2月25日开始管理该基金,她拥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具备生物医药与金融复合背景,这在医药主题基金经理中较为稀缺 。
业绩表现方面,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2380.4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545元,净值增长率为27.48%。截至2025年9月15日,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6.3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6/138;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0.4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4/138;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9.7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1/136;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3.48%,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7/108。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末,该基金新晋获得国泰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从长期业绩来看,该基金虽然成立初期表现不佳,但自杨建楠管理以来,业绩有明显提升,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开始增配创新药后,业绩显著增强 。

规模与持有人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的规模为1.07亿元,相比2024年末有所增长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82.76%,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为17.24%,基金规模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表明专业投资者对该基金的认可。
二、基金投资策略与特点分析
基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策略,重点布局医药医疗领域中增长更快、景气度更高的细分方向 。概括该基金的投资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产业趋势投资。围绕技术创新、需求变化、政策驱动三大核心因素,筛选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细分板块 。基金管理人认为,当前医药行业正处于现代医药工业的第四轮创新浪潮的起步阶段,正由"马车"向"汽车"变革的前夜,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
2、创新药为主线。重点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尤其是在创新药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基金经理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虽然化学制药子板块上半年涨幅明显,但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行情才开始不久" 。
3、均衡配置细分赛道。除了创新药,基金还布局有新品放量的耗材公司以及受益于创新周期反转的科学服务上游公司 。通过设置个股与细分子行业配置比例上限,避免单一标的与板块波动风险过度集中 。
4、动态调节仓位。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节总体仓位,但不会轻易调整,仅在明确判断存在大幅回撤风险时才会调整,日常主要通过个股与行业配置来优化控制风险 。
基金经理杨建楠有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结合其生物医药与金融复合背景,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选股框架:
一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及筛选股票样本,对上市公司的医疗健康属性进行定义,重点关注自身景气度较好,具有内生或者外部因素驱动的行业或公司 。
二是聚焦"从1到10"或"从10到100"的投资机会。杨建楠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能低成本且高效地研发出更好的品种,她主要挑选的是"从1到10"或"从10到100"为主的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也就是某一确定性创新趋势中的领先选手(Me-better/Me-best) 。
三是规避研发失败风险。通过紧密跟踪相关产品临床数据及进展,力求有效规避研发失败的风险。这种方法使得基金能够在享受创新药高成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四是基本面分析为核心。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精选出竞争格局良好,基本面优异的公司。同时考虑企业综合估值等因素,并根据市场状况及变化,不定期对选股策略进行调整改进,以求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
风险控制策略方面,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多层次措施:
分散投资。通过设置个股与细分子行业配置比例上限,避免单一标的与板块波动风险过度集中 。
动态仓位管理。动态调节总体仓位,仅在明确判断存在大幅回撤风险时调整,日常通过个股与行业配置优化控制风险 。
风险收益比评估。在投资过程中,优先控制回撤风险,在此基础上追求长期收益 。
估值与成长性平衡。基金在选股时会考虑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度,避免高估值陷阱。从2025年中报数据看,基金持股加权市盈率约为110.14倍,同类均值为120.96倍;加权市净率约5.11倍,同类均值为4.07倍,显示基金持仓估值相对较高,但成长性也较好 。
再来看看持仓情况。根据2025年半年报和季度报告,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的持仓结构总结具有以下特点:
1、作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较高,2025年第一季度末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79.48% 。
2、基金重仓持有创新药企业,如科伦博泰生物-B、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这些企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

3、基金主要配置在制造业、医疗保健、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其中医疗保健相关行业占比较高 。
4、基金持有一定比例的港股通医药股,如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等,这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并把握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
5、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益方生物、信立泰、三生制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达生物、泽璟制药、惠泰医疗和海思科,这些公司多为创新药或高值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 。
三、医药板块走势分析:创新药或会引领新一轮成长周期?

2025年以来,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强劲,尤其是创新药产业链成为市场焦点。
截至2025年9月17日,医药主题指数收于9176.97点,较年初有所上涨,但近期出现小幅调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年内上涨超25%,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高居第4,显著跑赢沪深300、中证全指等大盘指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25年8月15日,中证创新药30指数年内涨超43%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更为强劲,港股通创新药ETF标的指数2025年内涨幅超109%,在港股医药类指数中领先 。
医药板块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2025年9月15日,港股创新药ETF震荡上涨1.25%,成交额快速突破23亿元,盘中再度净流入2.6亿元 。9月11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89.89亿港元,其中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抢眼,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6只个股合计净买入29.29亿元 。
医药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为板块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
根据东吴证券数据,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9%、56.1%,毛利率提升至77.7%,销售和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整体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
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利润首次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港股18A医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449亿元,归母净利润27.27亿元,收入增速31.48%,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增速高达128.4% 。
中国创新药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License-out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截至2025年9月,中国内地对欧美的license-out总额达943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就达成了3项对外授权,其中与GSK达成的合作协议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高达120亿美元 。
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达23.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01%,同比增长11.38% 。
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5年9月12日,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标志着我国创新药IND审批正式迈入"30天"高效时代,大大提升了临床研发的效率和可预期性 。医保政策迎来大幅度优化,院内内需恢复确定性强,创新药迎来回报期 。商业健康险目录推进进程加速,为创新药提供了新的支付渠道,拓宽了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价值空间 。政府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创新积极性。
医药板块未来发展趋势向好,具备较多潜在催化剂。
9-10月行业大会密集召开,多项临床数据即将读出。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6日-9日举行,中国学者共有35项口头报告,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披露值得期待 。
潜在BD交易有望陆续落地,为创新药企业带来可观收入。截至2025年9月,中国内地对欧美的license-out总额已达943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 。
随着创新药企业逐步进入盈利周期,业绩表现将成为板块重要支撑。根据西南证券统计,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整体盈利,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
宏观层面美国降息预期升温,流动性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创新药板块仍有望延续其作为医药领域核心主线的表现 。
四、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创新药赛道的便捷布局工具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在投资方向上与当前医药板块的发展趋势高度匹配。

基金自2024年下半年起增配创新药公司,与当前创新药引领医药板块的趋势高度一致 。从2025年起,创新药企将逐步兑现利润,进入盈利周期,利润增速有望快于收入,基金的这一布局具有前瞻性 。
基金重点布局创新药、高值耗材等细分赛道,这些领域正是当前医药行业中增长最快、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 。
基金经理杨建楠采用"从1到10"或"从10到100"的投资策略,挑选某一确定性创新趋势中的领先选手(Me-better/Me-best),这与当前医药行业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一致。
基金持有一定比例的港股通医药股,能够充分把握港股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而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涨幅超109% 。


基金好不好,关键看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杨建楠的投资能力是该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杨建楠拥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和上海社科院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兼具医药与商科复合背景。更难得的是,她拥有生物科技产业一线工作经验,对技术研发、行业趋势及企业经营有着深刻理解和独到认知,这种复合型能力图谱在全市场基金经理中非常罕见。作为深耕证券行业9年、拥有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医药舵手",杨建楠在医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 。杨建楠管理的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自2024年下半年增配创新药后,业绩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27.48%,近一年净值增长率高达69.76%,表现显著优于同类平均水平 。杨建楠坚持产业趋势投资,围绕技术创新、需求变化、政策驱动三大核心因素,筛选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细分板块。在投资过程中,优先控制回撤风险,在此基础上追求长期收益,这种投资方法论与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
综合考虑基金特点、医药板块走势和基金经理能力,基金的投资价值分析如下:
基金特点及优势:聚焦医药长坡厚雪赛道,尤其是当前最具成长性的创新药细分赛道。近期业绩表现优异,近一年净值增长率高达69.76%,大幅跑赢同类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经理具有生物医药与金融复合背景,对医药行业有深入理解,投资方法论成熟。通过分散投资、动态仓位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风险,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较好。虽然基金持仓估值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创新药行业的成长性,估值具有一定合理性。
当然风险因素也是有的,主要是: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医保控费、集采等政策可能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特性,研发失败可能导致相关股票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创新药企业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存在回调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市场情绪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医药板块整体回调。
结合本次线上调研了解到的内容,同时根据公开的信息报道,展望未来,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可能采取以下投资策略:
基金管理人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虽然化学制药子板块上半年涨幅明显,但认为本轮创新药行情才开始不久,预计基金将继续保持对创新药的高配置 。基金将继续布局有新品放量的耗材公司,这类公司受益于国产替代和需求增长,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受益于创新周期反转的科学服务上游公司也将是基金关注的重点,这类公司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支持,随着创新药研发投入增加而受益 。根据细分赛道的景气度变化和估值水平,动态调整持仓结构,增加高景气度、低估值的细分赛道配置比例。通过设置个股与细分子行业配置比例上限,避免单一标的与板块波动风险过度集中;同时动态调节总体仓位,仅在明确判断存在大幅回撤风险时调整,日常通过个股与行业配置优化控制风险。
五、测评总结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是一只专注于医药医疗领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具有鲜明的创新药投资特色。基金经理杨建楠凭借其生物医药与金融复合背景,聚焦创新药赛道,采用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精选创新药领域的领先企业。
当前医药板块正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的起点,创新药产业链表现强劲,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际化步伐加快,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在这一背景下,上银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凭借其专业的投资团队、明确的投资策略和优异的业绩表现,具备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对于看好医药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尤其是像本人一样坚持创新药赛道的普通投资者,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但任何投资都需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基金,同时需关注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和创新药研发进展,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A股再迎牛回头?# #美联储降息25基点!政策重点转向# #华为十大预测:算力将暴增10万倍# #机器人迎新催化:马斯克将开专题会# #金价狂飙破3700!机构:5000美元# #创作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