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在风云变幻的基金投资领域,专业与远见是制胜的法宝。2025年,医药主题基金在历经板块长期调整后,随着创新药企业的蓬勃发展,业绩实现华丽转身。然而,近期 “狂飙” 的创新药板块出现震荡,部分资金逢高离场,这让投资者们心生疑虑:医药行情能否延续?震荡是转折还是蓄力?
9月4 日,跟随天天基金调研团,有幸聆听了上银基金基金经理杨建楠对医药行业最新市场观点的分享。杨建楠,这位在医药投资领域熠熠生辉的人物,拥有深厚的医学背景,对产业趋势的把握堪称一绝。

杨建楠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后于上海社科院取得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9 年的从业经验,使其在产业趋势研究方面游刃有余,逻辑思维缜密。目前,医药行业是其主要深耕的方向。其管理的上银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11289),近 1 年收益率高达 66.70%,业绩表现十分亮眼,超额收益显著。$上银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11289)$

值得一提的是,杨建楠不仅有扎实的学术背景,还拥有实体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经历。这段经历让他能从产业实体的独特视角,更透彻地理解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与内在规律。他曾担任上海天昊生物科技储备干部、长江证券分析师、建新资管研究员等职务,丰富的履历为他如今的投资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自 2022 年 2 月起,杨建楠开始掌舵上银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开启了他在公募基金领域的精彩征程。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 A/C (011288/011289) 采用独特的医药领域产业趋势投资策略。其核心在于在医药行业这个广阔的海洋中,精准挖掘出比整体板块增长更快、景气度更高的细分方向进行布局。在过往投资中,该基金曾成功布局中药板块,而在当前阶段,创新药领域成为了其聚焦的核心,并且杨建楠持续看好创新药行情前景。

创新药在下半年有哪些行情催化因素呢?
首先,BD 交易将密集落地。9 月起,跨国大药企结束休假,海外授权节奏恢复正常。据渠道调研,今年下半年潜在 BD 交易金额预计为上半年的两倍。BD 事件将成为推动行情的重要力量,并且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半持续发挥作用。其次,行业学术会议将带来催化。下半年至明年,肿瘤大会、欧洲肿瘤大会、JP Morgan 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将陆续召开。期间,众多创新药企业将披露新的产品管线进展,有望催生新的 BD 预期与投资机会。
对于近期创新药板块的震荡,杨建楠认为,8月创新药行情平淡,主要是因为大药企休假导致购买动作暂停,这只是短期阶段性调整,并非趋势逆转。从长期估值来看,以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涵盖 A 股、港股创新药标的)为例,中国创新药资产基于已披露管线,远期有望占据全球 1/3 市场空间(美国与欧洲当前创新药市场规模约 7500 亿美金,对应中国资产潜在空间约 2500 亿美金)。若考虑中国企业在海外授权中的 1/3 权益回收比例及国内创新药放量支持,该指数未来利润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且当前指数点位距离 2021 年高点仍有 50% 以上上涨空间。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具备显著优势
中国对外授权的创新药资产价格为全球最低,约为其他地区 BD 价格的 1/2 - 1/3,并且资产质量优异。即便美国对部分慢病药价进行调整,也不会影响中国创新药企的增长预期,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依然强劲。交流环节
杨经理还花了大量时间回答投资者遇到的难题。我的两个提问,杨经理的解答让我茅塞顿开!非常感谢!!我的问题1:创新药牛股多在港股,A股公司有弯道超车机会吗?
杨经理答:A 股创新药公司具备弯道超车潜力。港股牛股集中,主要因18A上市政策更早、更宽松,吸引海外背景企业率先上市,出海进程领先。但A股公司优势显著:一是吸引了大量海外顶尖医药人才,研发实力持续提升;二是与跨国大药企的BD合作通道已打通,大药企对国内本土企业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三是A股公司迭代创新能力强,只要持续投入研发,有望在细分适应症或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我的问题2:美国药价是否会大幅下降,对中国创新药有影响吗?
杨经理答::美国药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极低,其政府无法直接干预价格,且当前政策以“软着陆”为主,药品在专利期内呈通胀上涨趋势。即便美国对部分药品价格调整,中国创新药因价格仅为全球其他地区的1/2-1/3,且资产质量优异,仍具备极强的竞争力,不会影响中国创新药企的增长预期。
文末寄语
在投资的漫漫征途中,杨建楠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淀、独特的复合背景以及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为投资者照亮前行的道路。选择上银医疗健康混合基金,跟随杨建楠的脚步,或许能在创新药的投资浪潮中,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硕果,抓住医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上银基金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11288)$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1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