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0 14:15:37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安徽
10.20操作分享,轮动策略失效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轮动策略今年以来的表现特别好,8月12日将持仓由中证2000切换到创业板50,10月10日再从创业板50切换到中证红利的操作让持仓收益率大幅度领涨了市场,回望过去,8月13日至10月10日创业板50指数上涨了34.4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6.30%,沪深300上涨11.41%,中证2000上涨3.28%,上证50上涨5.98%,而中证红利下跌1.14%。随后10月10日切换到中证红利指数之后,截止中午收盘,创业板50自10月11日以来下跌了3.09%,而中证红利逆势上涨1.02%,总体来看持仓又一次实现了完美切换。

但事实上轮动策略作为一个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难免也有阶段性失效的时候。回看了一下去年的帖子,我大概是2024年1月3日在本平台开始实施轮动策的,当时持仓的收益率是-1.74%,沪深300收益率是-1.54%,跑输沪深300指数0.02个百分点,到2024年7月24日收益率下跌到-6.04%,而沪深300收益率则涨到了3.14%,持仓收益率跑输沪深300指数9.18个百分点,这半年里调仓的频率非常高,有读者当时吐槽说:“换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如一直拿着一只基金靠谱。”还有读者坦言当初不应该放弃持有银行的做法。下图的回复是当时典型的代表:

不过我那时的态度非常明确,轮动策略是不可能更换的,不可能再换回原先的低估值策略,同时我还说:“长期持有银行,短期收益率可能会跑赢轮动策略,但长期远远跑输轮动策略下的持仓,收益将会变得平庸”。

今年的轮动策略和去年的轮动策略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带给人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的节奏发生了改变,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有读者总结轮动策略不给力的原因是市场的节奏更替好像电风扇,也就是说如果市场节奏变化太快,那么轮动策略的表现相对于市场将会糟糕一点。后来有读者问我是不是熊市当中轮动策略就会跑输市场?我通过历史数据回溯的方式回看了一下2018年的策略表现,发现当年场外基金实行轮动策略的收益率是0.81%,而场内基金实行轮动策略的收益率是11.93%,同期沪深300的收益率是-23.64%,并不存在熊市轮动策略收益率跑输市场的说法,相反绝大部分熊市年份中轮动策略下的持仓仍能获得正收益。

综上,当市场节奏变化太快的时候,轮动策略将会失效,面临两头挨打的情况非常明显,但是它属于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大部分年份中跑赢沪深300并没有问题。

实盘业绩展示:

具体操作内容:

$中信保诚中证800有色指数(LOF)C(OTCFUND|013081)$加仓2000元。

近期有色金属板块回落之后有读者表示很担心,在我看来短期走强之后出现回落行情非常正常,股市中有句话叫做“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用来形容当下的情况非常恰当。对有色金属有信心的原因是铜、黄金以及稀土等行业的基本面非常好。当下全球铜矿供应紧缩导致长期机会显著,黄金受多国央行持续配置价格走强已成国际共识,而稀土由于战略属性越来越重要。

中信保诚中证800有色指数C跟踪的指数其成分股涵盖了有色金属核心的细分领域,从黄金到工业金属,再到稀土和金属新材料,不管有色金属细分行业如何轮动,都能为投资者获得行业成长的红利,基于这些原因,个人将持续布局该基金。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2287)$加仓2000元。

有读者问我创新药作为新兴成长型行业,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的情况下是不是也应该选择止盈?其实这点我并不认同,因为市场风格的轮动很难预测,但是从估值角度来看创新药的估值并不算高,而且医药行业本身属于长牛行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是医药产业旺盛的基础。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C主要布局的是A股和港股市场两地的创新药企业,相比于单一市场的创新药主题基金,能够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充分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周期的复苏和成长。基于以上原因,个人不准备止盈,相反将持续布局。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A(OTCFUND|161226)$

$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5209)$

$万家行业优选混合(LOF)(OTCFUND|161903)$

$富国上海金ETF联接C(OTCFUND|009505)$

$华宝医疗ETF联接A(OTCFUND|162412)$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501)$

$永赢制造升级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4203)$

$鹏华中证香港银行指数(LOF)C(OTCFUND|010365)$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