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盘震荡调整,量能再度萎缩,创新药板块延续震荡态势,港股通创新药板块跌超3%,创新药板块跌超2%,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本面利好不断,涨幅“神话”不再?
创新药连续调整
创新药板块近期表现持续震荡,10月23日,港股通创新药板块跌幅超过3%,延续了前几个交易日的调整态势。板块成分股中绝大多数呈现走低态势。
尽管市场表现不佳,资金流向却呈现另一番景象——相关ETF连续四日累计获得超1.23亿元资金净流入。市场在短期调整中对创新药赛道显现出明显的分歧与信心并存。
利好不断却不涨反跌?
一面是政策暖风频吹。2025年医保谈判规则持续优化,鼓励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速创新药准入。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支持、医保准入、临床应用等16个维度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面是行业捷报频传。10月22日,一家国内头部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达成金额高达114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创下中国创新药领域BD交易新纪录。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已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
尽管近期创新药领域利好频出,但其板块表现却持续调整。这种“利好不涨”的现象,特别是伴随着交易量的收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当前点位,投资者惜售情绪明显,更倾向于观望并等待更明确的方向信号。
同时,在医保谈判、集采政策深化的背景下,创新药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价格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后市展望
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中长期向好的逻辑并未改变。有券商指出,港股创新药板块近期调整较多,10月下旬或为关注的重要时点。中长期看好有商业化能力且管线丰富的企业、潜在BD标的及前沿技术方向。
政策层面,全链条支持体系正在构建创新生态。《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以顶层设计形式打通创新药研发支持路径,形成“医保+商保”双轮驱动格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预期。
技术层面,中国创新药技术突破呈现“多点开花”态势。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2024年全球交易总额中中国占比38%;双抗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赛道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投资视角
对于投资者而言,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结构性机会成为关注焦点。具备差异化管线布局、国际化BD能力及商业化闭环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季度医保谈判与BD密集期催化,或迎来关注窗口。投资者可关注政策导向与临床数据进展,把握行业重构中的投资机会。
当然,合理控制仓位有助于应对市场波动。将仓位控制在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水平,既能分享潜在的上行收益,又不会因短期波动而焦虑,这样才能拿得住,等到花开。
结语
创新药行业的短期调整并未改变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政策支持与资本助力下,行业正经历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的转型。
随着商保目录扩容、真实世界证据体系完善等后续政策落地,中国创新药产业有望逐步从制药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
短期市场波动反而为看好创新药长期发展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关注机会。

#煤炭重拾涨势 要跟上吗?##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15连阳!农行总市值逼近2.9万亿##科技热点摊开业啦##黄金创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什么信号#
$同泰大健康主题混合C$ $同泰开泰混合C$ $同泰远见混合C$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同泰基金所有。未经同泰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