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超额收益,重在持续积累,而非阶段性爆发。
这几年,市场先是持续低迷,在2024年两度跌至2700点,而后又走出一轮强劲上涨,当前已经在4000点附近徘徊。
过程中,不少“固收+”基金不仅业绩亮眼,其短期的业绩爆发更是直接推动了累计超额收益的显著攀升。然而,投资的回报从来不是孤立的结果,还是一个深度参与的漫长过程。
当前,面对基金已然实现的超额收益,我们更要审慎甄别其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本文,以近3年“先跌后涨”的完整周期作为观察窗口,选用3只中证A500股债恒定指数作为基准指数,盘点一些超额稳定的固收+基金。

上述对比可以看到,本文对基准的要求更高,中证A500股债恒定指数近年3年风险收益比更优,同时权益中枢确定,拥有更清晰的风险收益特征,也更方便我们匹配自身偏好。
相较「A500股债10/90」稳定超额的固收+
1、招商安阳

该基金近4年一直由尹晓红和蔡振管理,尹晓红负责固收投资,蔡振负责股票部分。蔡振是做量化的,管理了很多指数增强,其单独管理的招商安嘉,也是一个固收+,超额更稳定一些,本来想写这个的,但不开放……这只产品现在也限购了,每天1000元额度
“固收+量化”的搭配,确实更有利于获取稳定超额,目测超额回撤在2%左右。
该基金近3年夏普和卡玛(卡玛比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的同类排名非常突出,分别是9/772和11/772,业绩和回撤控制也很不错,收益排名40/771,最大回撤1.74%,排名55/773。(Wind,截至2025/11/7,二级债基)
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机构占比85.39%。
2、永赢鑫欣

这是两个固收基金经理共管,卢丽阳和吴玮分别在2023年3月和7月任职的,吴玮是永盈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差不多从他管理开始,基金超额就很稳定了,而且斜率很高,据说是一个策略交易高手。
永赢鑫欣的固收部分也挺特别,不像多数“固收+”里那样只扮演防守角色,而是积极通过波段交易和久期调整来增厚收益。
近3年,夏普排名11/1125,卡玛排名14/1125,此外,日度正收益概率也很高,达56.46%,同类26/1125。(Wind,截至2025/11/7,偏债混合型基金)
3、国投瑞银融华债券

一只2003年成立的老基金,杨枫自2022年2月开始独立管理。2023年业绩很好,当年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跌了0.96%,基金获得了4.90%的收益,同类前3%。随后规模一度接近20亿,机构占比从0提到了84%。截至三季度,规模掉回1亿多,应该是机构赎回了。
杨枫的投资策略强调高夏普比率,主要通过行业配置与选股实现,而非依赖择时。该产品近3年夏普排名31/1125,卡玛排名19/1125。(Wind,截至2025/11/7,偏债混合型基金)
尽管经历规模波动,产品近期的超额收益已重新回升,继续观察下。此外,该基金的费率还是略高一点。
相较「A500股债20/80」稳定超额的固收+
4、易方达瑞锦

杨康单独管理超3年了,产品超额收益持续且稳定,我年初买了这个产品持有至今。
它有个很吸引我的设计:合同明确规定,会根据沪深300指数市净率进行调整——指数涨仓位降低/指数下跌仓位提升,同时也给了基金经理一定的调整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纪律性的“高抛低吸”。
产品卡玛排名(7/2067)和日度正收益概率(55.36%)比较亮眼。(Wind,截至2025/11/7,灵活配置型产品)
相较「A500股债30/70」稳定超额的固收+
5、工银聚丰

“专户+养老金”组合,盛震山和刘婷在2023年1月一起管理该产品,盛震山是工银瑞信专户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刘婷是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部投资总监,两位总监级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的情况在业内并不多见,但这也形成了明显的协同效应。
近3年产品净值涨超36%,最大回撤5.39%,明显优于基准指数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
超额很突出,但由于权益仓位在30%左右,超额收益的波动也相对较大。
最后
我们所寻找的这些超额收益稳定的基金,其价值或许体现在——通过“积小胜”的持续积累,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有体验,让我们真正能“拿得住”,从而让长期稳健的收益成为可能。
产品统计、筛选不易,欢迎大家关注、转发、互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