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四个轮子”到“两条腿”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智能汽车积累的技术与供应链优势正成为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关键助推器。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这三大看似独立的产业,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走向深度融合。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近期举行的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这三个领域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经超过6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成熟,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正快速向机器人领域迁移。从激光雷达到动力电池,从芯片到传感器,汽车产业链的规模化效应正在大幅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
01 技术同源,三大产业共享智能底座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在技术层面具有明显的同源性。它们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终端产品形式。
这三类产业都遵循“感知-决策-执行”的技术架构。智能汽车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方面的技术积累,可以直接迁移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低空飞行器的导航避障中。
以激光雷达为例,这一关键传感器在三类产业中都具有广泛应用。2019年车用激光雷达价格高达10万元,而随着智能汽车规模化生产,如今已降至800元左右,降幅超过99%。
这种成本下降为机器人和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汽车产业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使得机器人企业可以直接采购经过车规级验证的零部件,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
02 产业链互通,汽车供应链降维打击
产业链的互通性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据车百智库研究报告,智能汽车与智能机器人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超过60%。
在感知领域,智能汽车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可直接用于机器人;在决策层面,智能驾驶芯片如英伟达Orin、Thor系列同样适用于机器人“大脑”;在执行层面,汽车电驱技术可用于机器人关节控制。
动力电池是另一个典型例子。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目前已接近350Wh/kg,三元锂电池的目标为500Wh/kg。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已通过多种路径向低空经济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延伸。
汽车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制造红利,特别在电池、热管理、芯片等环节,可向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延伸,加速这些产业走向成熟。
03 成本革命,从“天价”到“平价”的跨越
供应链的协同效应最直接体现在成本下降上。当前工业智能机器人成本大多在30万-100万元区间,需要缩减到10万-20万元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汽车供应链的介入正加速这一进程。常州某新能源车企的实验室数据显示,采用汽车级供应链的伺服电机成本仅为工业机器人同规格产品的63%,减速器采购价低至41%。
特斯拉Optimus的大量齿轮复用Model 3电机模具,单件成本下降82%;比亚迪将刀片电池模组堆叠算法用于机器人关节设计,在缩小关节体积的同时提升续航能力。
张永伟将这一过程称为“电动汽车时刻”:五年前中国电动汽车年销量仅约100万辆,如今达到千万量级,核心是零部件成本下降约50%。他预测机器人领域也将迎来类似时刻,且可能比电动汽车更快。
04 企业实践,从技术复用生态构建
企业层面的实践已经充分验证了产业链协同的可行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超过70%供应商来自原有汽车链,国内如江淮、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也正从单一领域走向多品类开发。
均胜电子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将其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新能源管理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无缝链接到人形机器人。
地平线公司将智能汽车作为“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试验场”,其征程系列芯片已在200多款车型上搭载,基于同一BPU架构开发的“地瓜”机器人平台已应用于扫地机、工业机械臂等场景。
人才流动也在加速这一融合进程。据调研,北京近10家机器人创业团队中,近半数成员具有汽车行业背景。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高端人才正在向具身智能领域转移,进一步促进技术融合。
05 挑战与前景,聚合智能的未来路径
尽管前景广阔,智能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当前工业机器人成本高企,飞行汽车价格约为2000万元,距离百万元目标区间仍有较大差距。
技术层面,人形机器的类人感知能力不足,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平衡、触觉反馈等尚未突破。当前机器人技术仅相当于智能驾驶的L2级别,距离L4级通用智能仍需5-10年。
能源效率也是痛点,特斯拉Optimus续航仅4小时,难以满足全天候作业需求。此外,传统车企的矩阵式管理与机器人研发所需的敏捷文化存在矛盾,可能影响创新效率。
然而,聚合智能产业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张永伟判断,到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达近24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生态不断壮大,聚合智能有望成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又一张“王牌”。
06 汽车供应链的降维打击正在改写机器人行业规则
特斯拉瞄准2万美元的机器人成本目标,这一价格将真正打开消费级市场。
随着浙江、广东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集体向机器人领域转型,中国有望在全球智能机器人大潮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汽车大国”到“机器人强国”的产业跃迁,正在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中加速实现。
#机器人利好频出 产业投资机遇凸显#
$招商中证煤炭等权指数(LOF)C(OTCFUND|013596)$
$中欧电子信息产业沪港深股票A(OTCFUND|00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