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7年,双十一只剩一场无休的竞争:平台越来越多,消费者更理性,商品也难卖了。在电商红海内卷中,京东(JD.NASDAQ;09618.HK)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11月12日凌晨,京东发布双十一战报:截至2025年11月11日23:59,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优势品类中,手机新品成交额同比增超4倍,AI平板、大屏AI手机、AI家庭存储、家电家居新品成交额分别增200%、150%、100%、150%;非优势品类也有突破,近500个服饰美妆运动细分品类成交额增超100%,京东超市超3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超100%。用户端,过去一个月京东AP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24.7%,居行业首位。
京东的突围逻辑清晰:当消费者厌倦复杂规则,回归“多快好省”零售本质成破局关键。多数平台喊出简化规则、直降优惠的口号,但真正落地难。京东依托多年供应链积累,以“超级供应链”为核心,深度参与产品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借AI优化生产履约成本,带来“精准低价”。
联想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启版游戏本,就是超级供应链的典型案例。它开售即登顶京东同配置流量与销量榜首,霸榜游戏本金榜TOP1。这款现象级单品背后,是京东与联想的深度协同:京东基于用户行为洞察,发现消费者最关注本地AI运算速度、显卡性能、价格,且提前搜索“5070联想”等关键词显示明确需求,双方据此确认核心配置并优化AI体验。京东还为联想合肥工厂提供精准排产建议,保障供应的同时降低库存与成本。
类似案例不断涌现:京东定制新品成交额是去年的5倍,海尔舒适风空调首销破1万台;与海康威视联合定制的AOVT4太阳能摄像头成安防类目TOP1;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的埃安UT Super租电版低至4.99万元,价格破局。这些案例印证了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底层逻辑:以用户需求为锚点,全流程参与产品生命周期,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又好又便宜”。
2025年被称为“AI全面落地的双11”,京东AI技术从辅助变生产力:超300万商家用JoyAI升级经营,4万品牌商通过数字人直播带动GMV超24亿元,客服AI面试参面率提升70%、承接能力增33%。物流端,超脑大模型覆盖近1万个站点,提效一线员工10%,机器人军团将自动化率提至95%,支撑95%自营订单、87%乡镇街道24小时达。
这一切延续了刘强东2014年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零售价值链分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环节,前5归品牌商,后5归零售商。京东要“吃掉更多节数”,延伸至仓储、配送等环节,构建可持续低价体系。如今,深化超级供应链、探索AI提效,正是对这一理论的践行。京东通过吃透供应链核心,破解低价与品质矛盾,在存量竞争中持续增长。
#沪指刷新10年新高!4100点指日可待?#
#黄金又牛起来了!这次你上车了吗?#
#多重利好催化!新能源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