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游园会#
------
【开篇:从追光到听竹】
A股的竹海翻涌三年,我曾是那个举着火把追涨杀跌的稚子,在K线的沟壑中跌撞,在热点的明灭间喘息。直到2024年7月,当我将30%的仓位悄然移入东方添益债券,看着十个月后账户里那行2.5%的淡青色收益,才恍然惊觉:原来真正的投资智慧,恰如竹节生长——向下扎根的沉默,远比追逐光影的喧嚣更有力量。

------
第一章:当焦虑撞上债券的“钝感力”
我曾深信投资是刀尖上的舞蹈。2023年原油期货爆仓的寒夜、2024年初AI概念的过山车,让我在“高抛低吸”的执念里耗尽心力。直到读到那句“短期波动是长期主义的噪音”,才惊觉自己早已陷入“越操作越亏损”的泥潭。
东方添益的启示:
• 钝感收益: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2.5%的绝对收益看似平淡,却在同期沪深300指数-4.2%的颠簸中显得弥足珍贵。
• 持仓底气:基金季报显示其80%仓位配置国债与AAA级城投债,票息年化3.8%-4.2%,违约风险趋近于零。
• 情绪解药:申赎零费率设计,彻底消解“不交易就亏手续费”的强迫症,让我从每日盯盘的枷锁中挣脱。
正如竹枝遇风时以柔化刚,债券的“钝感”恰是对抗市场焦虑的良方。

------
第二章:拆解“躺赢”工具箱
1. 收益结构的反脆弱性
债券收益=票息+资本利得,而东方添益通过两大策略构建安全垫:
• 利率债打底:重仓5-10年期国债,吃透货币政策宽松红利(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
• 信用债点睛:精选长三角优质城投债,票息较国债上浮50-80BP,兼顾安全性与收益弹性。
2. 人性化设计的心灵按摩
• 月度分红:0.15%的稳定现金流,如同竹露滴落,持续给予“钱在流动”的正向反馈。
• 限购机制:单日申购上限500万元,避免大资金短期进出冲击净值,保护散户利益。
3. 宏观周期的适配哲学
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权益资产波动加剧,债券的避险属性愈发凸显。晨星数据显示,2024年Q4债基平均波动率仅1.2%,不足股基的1/10——这恰是“慢即是快”的底层逻辑。

------
第三章:以竹为师的长期主义
在东方添益的持仓日记里,我写下三条感悟:
根系思维:
竹子用四年扎根三厘米,债券投资亦需接受2%-5%的年化收益,放弃“三年十倍”的妄念。每月定投2000元,让复利在时间中悄然发酵。
静默法则:
拒绝“债市回调就止损”的应激反应。2024年11月债市短暂回撤0.3%时,我选择分红再投资,三个月后净值反弹创出新高——波动不是风险,错配才是。
生态位意识:
股债37分仓,用债券的“压舱石”对冲权益资产波动。2025年3月科技股暴跌时,债券部分的稳定收益让我敢于逆势加仓,最终实现组合收益跃升。

------
【终章:竹林深处见明月】
如今的傍晚,我常泡一壶竹叶青,看持仓账户的曲线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高。东方添益教会我的,不仅是2.5%的收益,更是一种投资心境的蜕变:

“真正的‘躺赢’,不是放弃思考,而是把精力从盯盘移向生活;
不是逃避波动,而是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不是追逐风口,而是像竹子一样——
深扎泥土,静候光阴。”
当A股的竹海再度风起云涌时,我不再是那个追光的少年,而是林间听风的隐者。或许,这便是投资这场修行最珍贵的顿悟。@东方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