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正式落地,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再强化,港股银行股作为低估值、高股息的“压舱石”,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契机。近期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港股市场,单日净流入连续多日破百亿港元,银行板块成为资金抢筹核心方向——据国盛证券统计,2025年南向资金对港股银行股净流入规模已超1365亿元,占同期港股总净流入的19%,凸显机构对优质银行资产的配置共识。
从基本面看,降息虽短期压缩银行净息差,但资产质量改善与信贷需求回暖的积极信号正在显现。以汇丰控股为例,其202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8%,亚洲业务净利息收入环比提升3%,不良贷款率降至1.2%以下,展现强劲韧性;建设银行H股股价年内涨幅超20%,市净率仍低于1倍,估值修复空间明确。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恒生银行股息率冲上6.8%,远高于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凸显“高股息+低估值”的双重优势。南向资金9月以来对工行、中行H股的净买入额超50亿港元,印证市场对优质银行股的长期信心。
选股逻辑需兼顾短期弹性与长期稳定性。短期维度,建议关注资产规模增速快、不良率低的银行——如招商银行H股近期日均成交额放大,股价站稳年线,其零售贷款占比超60%,抗周期能力突出;光大银行H股股息率超7%,在降息周期中更具吸引力。中长期视角,业务多元化、零售转型成功的银行更抗跌,如平安银行H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8%,零售客户数突破1.2亿,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市场波动难免,但银行股长期破净与基本面改善的矛盾终将收敛。以$鹏华中证香港银行指数(LOF)C$ (基金代码:010365)为例,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占比85%,汇聚建行、汇丰、工行等龙头企业,相当于一键买入香港金融核心资产。基金近1年收益达48.27%,近3年收益79.63%,成立以来收益96.97%,长期业绩亮眼。更关键的是,其持仓涵盖香港四大行及优质城商行,既分散风险又捕捉行业龙头红利。
当前港股银行股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市净率仅0.8倍,远低于恒指平均值。短期震荡恰是布局良机——正如机构所言,“进二退一”的走势背后是主力资金悄悄吸筹。南向资金连续15个交易日增持银行股,单日流入峰值超20亿港元,显示资金对估值修复的强烈预期。对于寻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鹏华香港银行指数C(LOF)这类跟踪优质银行股的指数基金,正是穿越波动、分享红利的理想工具。短期震荡蓄势调整,反而为长期布局提供了低位上车的机会。在降息周期启动、估值修复加速的当下,不妨以“底仓思维”把握银行股的长期价值,让时间成为复利的伙伴。#美联储降息25基点!政策重点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