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中旬,一笔笔特殊的订单正在刷新屏幕——平安人寿连续三日增持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的H股,单日最高买入量突破1.47亿股。这并非个别现象,今年以来,保险资金持续青睐高股息相关投资标的,十余次举牌港股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投向那些分红稳定、价格实惠的优质标的。
这场"聪明钱"的集体行动背后,藏着清晰的逻辑脉络。港股市场就像一座打折促销的精品超市,同样质量的银行股,H股价格比A股平均低三成,而股息率却能高出1-2个百分点。更吸引人的是,根据现行政策,持有港股满一年的机构投资者还能享受税收优惠,相当于在稳定的分红收益上再叠加"折上折"。这种"高股息+低估值+政策红利"的三重优势,让港股成为资金眼中的价值洼地。就像精明的家庭主妇在促销季囤积日用品,险资机构正在批量收集这些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硬通货"。
市场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倾斜。南向资金近三个月净流入金融、能源等板块超1300亿港元,相当于每天有15亿资金跨过香江。这波浪潮中,一个被忽视的机遇逐渐浮出水面:尽管银行股已有所上涨,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银行股的比例仅有3.8%,相较于市场指数权重存在近10个百分点的配置缺口。这就像一场即将补足的拼图游戏——当更多资金意识到这块缺失时,预计将有约2000亿增量资金涌入银行板块,推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想要抓住这波机遇,指数化投资或许是最省心的选择。$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值得锁定,其紧密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重点配置建行、汇丰等金融巨头。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涨幅超80%,近一年收益突破21%,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时间的朋友"的价值。在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的当下,这种工具化产品让普通人也能一键布局港股金融核心资产,共享机构资金的智慧选择。
站在当下的时间窗口,港股的银行板块恰似早春的嫩芽——既有估值修复的成长空间,又有高股息构筑的安全垫。正如十年前抓住互联网浪潮的投资者,此刻关注港股金融资产的投资者,或许正在邂逅一个攻守兼备的黄金机遇。#并购重组松绑:程序少、速度快、可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