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掀起一轮声势浩荡的回购潮,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仅4月7日至11日一周内,港股上市公司便密集实施127次回购,总额达99.06亿港元,较前一周激增88.9%。这一信号不仅折企业对其长期价值的坚定认可,更让投资者对港股估值修复的拐点充满期待。
当前,市场正呈现多重积极催化因素:全球贸易环境边际改善有望推动外资回流,平台经济政策回暖叠加AI应用加速落地(如智能电商推荐、云计算等)打开盈利增长空间,而美联储降息周期临近更将显著改善港股流动性。在此背景下,经历深度调整后的港股市场,配置窗口或已悄然开启。
然而,面对修复行情中的波动风险,投资者应如何平衡机会与风险?科技股虽仍是长期主线,但其短期估值扩张动能或已阶段性趋缓。此时不妨回溯经典的"杠铃策略"——在保留科技成长股战略仓位的同时,亟需在资产组合的另一端增加压舱石,通过低波动、高股息资产对冲市场不确定性。其中银行股正成为这一策略的核心选项。今年以来,险资加速布局权益市场,一季度持仓A股规模超1700亿元,银行股稳居"心头好"。低利率与资产荒的宏观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避险属性与收益增厚能力进一步凸显,而港股银行板块凭借更高的股息率、更低的估值及政策红利,成为资金南下掘金的优选标的。
政策与资金的共振正在为银行股注入强劲动能。一方面,险资作为"耐心资本"持续增持,既源于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压力倒逼其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也得益于新会计准则下举牌后利润表稳定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政策层面明确释放支持信号,今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为银行股等低波资产提供长期配置支撑。
同时相比A股银行股,聚焦港股银行板块,汇丰、渣打等国际性银行更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全球化2.0时代产业链重构浪潮中,其深耕亚洲及重点区域的网络布局,既能捕捉跨境资本流动与科技合作机遇,又能受益于高净值客群资产全球配置趋势。当前港股银行板块经历回调后,估值重回历史低位,高ROTE(股东权益回报率)与高分红率特征使其攻守兼备。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指数基金一键布局港股银行核心资产或是更高效的选择。$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紧密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前十大重仓股精准覆盖建行、汇丰、工行等万亿市值金融龙头,一网打尽港股银行板块优质标的。该产品成立以来历史年度均实现正收益,在波动市中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当下港股银行板块正处于估值洼地,叠加政策红利与资金偏好共振,或迎来难得的配置良机。投资者不妨以"杠铃策略"为锚,在拥抱科技成长的同时,通过鹏华香港银行指数C筑牢资产安全垫,把握港股估值修复的确定性机遇。#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产业前景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