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持续牵动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自2021年2月高点回落以来,港股估值修复之路虽充满波折,却孕育着不容忽视的机遇。在全球资金重新为港股定价的背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正在浮现:截至2024年底,数据显示海外主流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已降至2014年以来低位,而南下资金则以破纪录的势头涌入——2024年累计净流入超8000亿港元,同比增长1.5倍;进入2025年后,港股通买入净额更突破6000亿港元,增速持续攀升。这场"外资撤离"与"内资抄底"的鲜明对比,揭示出市场分歧中暗藏的配置良机。在此背景下,兼具估值安全边际与防御属性的港股银行板块,正成为攻守兼备的战略选择。
面对海外流动性波动、地缘政治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投资者需要寻找既能抵御风险又具备上行潜力的资产。港股银行股的独特价值正在于此:作为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国有大行凭借稳定的盈利模式、充足的资本储备和强监管护航,展现出显著抗周期属性;而H股较A股更显著的估值折价,则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垫。值得关注的是,敏锐的市场风向标——保险资金已悄然行动。近期平安等头部险企频繁增持港股大行,其背后逻辑直指资产荒背景下的价值发现:截至2025年2月27日,六大国有银行H股平均动态股息率达5.71%,较A股高出1.02个百分点,叠加H股通投资免征红利税的独特优势,实际回报吸引力更为突出。对于追求长期稳定现金流的机构资金而言,这不仅是抵御低利率环境的利器,更是穿越周期波动的"定海神针"。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指数基金布局港股银行板块或是更优选择。$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 (010365)作为深耕港股金融领域的工具型产品,紧密跟踪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前十大重仓股精准覆盖建行、汇丰、工行等万亿市值金融龙头,一网打尽港股银行核心资产。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展现出强劲的收益弹性,历史涨幅突破70%,近三年、两年、一年收益率分别达44.12%、42.91%、34.77%,在波动市场中彰显出"跌时抗跌,涨时领涨"的特质。通过指数化投资,投资者既可规避个股风险,又能充分分享港股银行板块的整体红利,更可享受指数基金费率低廉、运作透明的独特优势。
当前时点布局港股银行,实质是把握三重确定性机遇:其一,全球资产再平衡背景下,港股作为估值洼地的修复动能;其二,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过程中,头部银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其三,利率下行周期中高股息资产的稀缺性价值。随着内地经济转型成效显现,银行业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确,叠加港股通持续扩容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击。#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产业前景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