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洗牌:独家品种光环渐褪 要“瘦身”还是“增肌”?
2025年05月15日 17: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行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白云山年报中的这段表述,或许道出了整个中药行业的集体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药企业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发现中药行业格局呈现出分化态势,部分企业凭借品牌优势、产品创新及市场拓展实现了稳健增长,而部分企业则面临营收下滑、利润承压等问题。
在2024年,白云山营收规模虽居首,但同比下滑0.69%,反映出传统中药巨头增长乏力;步长制药因核心产品收入下滑及销售费用高企,亏损7.02亿元。与此同时,达仁堂净利润同比大增128.68%,东阿阿胶净利润增长25.57%,成为“增利黑马”。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头部企业延续增长态势,而尾部企业仍面临压力。
曾被视为“现金奶牛”的独家品种战略,在医保目录调整与集采扩围的双重夹击下遭遇挑战。面对行业变革,中药企业转型路径呈现差异。例如,达仁堂剥离商业板块,华润三九通过并购天士力补强产业链,马应龙从痔疮药延伸至肠医院,片仔癀则依托国家保密配方推进林麝养殖与海外市场拓展。
在集采与成本压力下,中药企业如何平衡价格与市场份额、筑起品牌护城河成为核心命题。万联证券研究所医药分析师黄婧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往上游延伸打造全产业链布局需要资金支持,是头部企业较优选择。成本端,企业可联合采购,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收入端,往大健康领域拓展,提高公司产品溢价空间。
营收增速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中药企业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单,白云山均位列榜首。在2024年,白云山营收规模达749.93亿元,但同比小幅下滑0.69%,反映出传统中药巨头增长乏力。年报提到,本报告期内,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白云山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业绩同比下滑。
云南白药、华润三九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400.33亿元和276.17亿元,同比增长2.36%和11.63%,显示其市场韧性。片仔癀营收107.88亿元,增速7.25%,在高端产品线支撑下保持稳定增长,似乎正在“小步快跑”。
净利润方面,云南白药以47.67亿元领跑,保留了近15.63%的增速;片仔癀净利润29.96亿元,增速与营收基本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步长制药亏损7.02亿元,系销售费用高企及核心产品收入下滑。
“增利黑马”则是达仁堂,虽然2024年净利润规模仅15.57亿元,但同比增长128.68%。紧随其后的是东阿阿胶,净利润15.57亿元,同比大增25.57%,主要受益于阿胶产品提价及渠道优化。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头部企业延续增长态势。白云山一季度营收224.73亿元,净利润18.21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堂、片仔癀,首季营收超过30亿元。同时,云南白药、白云山、华润三九、片仔癀越过10亿元净利润规模,分别是19.28亿元、18.57亿元、13.31亿元以及10.13亿元。
而2024年陷入亏损的步长制药在2025年首季扭亏为盈,但净利润规模仍未突破3亿元。太极集团、奇正藏药以及康美药业甚至净利润低于1亿元。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研发投入最高的是天士力,达到10.39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12.23%。天士力也是A股市值前20的中药企业中唯一一家在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华润三九、白云山、步长制药的研发投入均超过5亿元。
这显示出部分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积极态度,但整体来看,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创新药研发和现代中药技术应用方面。在这20家中药企业里,有11家研发投入未超过3亿元。
在销售费用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最高的企业是华润三九,达到72.20亿元。紧随其后的是花费56.20亿元的白云山,再之后分别是云南白药、步长制药、同仁堂、太极集团。在这20家企业里,马应龙、吉林敖东、片仔癀以及康美药业并未大手笔投入在销售。尤其,片仔癀与康美药业仅在5亿元销售费用规模徘徊,分别为5.18亿元以及4.17亿元。
奇正藏药2024年82.11%的销售毛利率或许足以让诸多“老字号”汗颜,济川药业和羚锐制药分别以79.25%和75.82%的销售毛利率紧随其后。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中药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尾部承压”的格局。头部企业如云南白药、片仔癀凭借品牌与产品优势维持增长,而部分企业因销售费用拖累或创新不足陷入亏损。
大单品不吃香了?
一个现实正浮出水面:曾让无数药企引以为傲的独家品种战略,正面临多重挑战。
步长制药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2020年起,全资子公司通化谷红产品谷红注射液、控股子公司吉林天成产品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陆续调出各省级医保目录,且仍在部分省份重点监控目录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程度不如预期等因素。
“报告期内,因上述事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超过预期,公司对通化谷红制药、吉林天成制药等子公司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合计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步长制药在2024年年报中如是说。
上述提到的药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通常属于心脑血管类药物,且是步长制药的独家品种。这些现被重点监控的品种,曾是步长制药的“现金奶牛”。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 2023 年,心脑血管类疾病用药始终属于中成药临床终端用药的第一大类。其中,在2023年,丹红注射液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占比排第11位。
多年来,步长制药一直重点围绕心脑血管、妇科、呼吸等大病种治疗药物研究,积累产品和技术等优势。虽然孵化诸多独家品种,但步长制药仍存产品相对集中风险。正如其所言:“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个独家品种对公司的业绩贡献较大,上述任一产品的生产、销售如出现较大变化,都有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2024年,独家品种销售不达预期已拖累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业绩表现。该板块营收约70.29亿元,同比下降23.36%,毛利率下降6.96个百分点。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已纳入了38个独家品种,血脂康胶囊(片)、喜炎平注射液、益气复脉颗粒、舒肝宁注射液等产品在列。而在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采中,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脑心安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5个独家品种最终未出现在中选名单中,业界猜测可能是品种流标。部分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保持产品的独家优势和高利润,而不是通过集采获取市场份额。
在黄婧婧看来,集采趋势下企业通过降价保持市场份额,成本端中药材价格受天气、供给等因素影响波动不定,降价后公司成本端压力更大。
独家品种一旦进入集采,利润护城河可能一夜溃堤。同样是手握大单品中成药的济川药业核心产品市场份额仍旧稳固。米内网数据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 2024 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清热解毒用药中成药市场份额为14.3%,排名第2。然而,面临相似的产品销量下滑拖累业绩的境地。
根据济川药业2024年财报,主要产品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清热解毒类产品贡献近26.88亿元营收,同比下滑20.45%。主要产品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儿科类产品囊括近22.54亿元营收,同比下滑17.78%。同时,消化类产品收入下降亦主要系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收入下降所致。而这三类便合计贡献近60.97亿元收入,约占2024年总营收的76.05%。
黄婧婧表示,大单品若具有独家保密配方如片仔癀、云南白药已形成“护城河”优势,被替代的风险小。但若大单品没有足够的专利护城河,或者渠道渗透不够深,若受到负面事件影响或竞品冲击,公司业绩面临大幅波动风险。
随着集采的推进,如何平衡价格和市场份额,如何筑起品牌护城河,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片仔癀等老字号给出的答案是确保产品的独特性和高知名度。同是老字号,同仁堂存在商标纠纷与贴牌乱象,损害主品牌价值。片仔癀虽然陷入提价瓶颈,但仍保留了高端定价权,产品具有高附加值。
华润三九为避免“单品依赖症”,2024年完成对天士力28%股权的收购,补强中药产业链。OTC市场贡献的稳定现金流,让华润三九在集采浪潮中似乎多了几分从容。
要么瘦身,要么增肌
即使是发力OTC渠道的华润三九也面临潜在的冲击。
2024年安徽省拟将感冒灵等OTC药品纳入集采目录,虽最终因调整未纳入。而无论是手握独家品种的步长制药,还是依靠大单品销售稳定营收的济川药业,都在2024年遭遇了业绩考验。
这似乎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依赖单一产品的时代正在终结?
“瘦身”,成为了一种选择。2024年,达仁堂将全资子公司天津中新医药的全部股权划转至控股股东旗下的津药太平医药,剥离商业板块,以将资源集中于医药工业业务,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合资经营40年后,达仁堂与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分手”。根据公告,转让所持有的股权后,将获得的收益达16.23亿元。这也为其未来发展储备了资金实力。
恰与白云山“聚焦主责主业”的战略不谋而合。新任董事长李小军到任后,白云山密集调研集团旗下公司,并表示要优化企业管理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这也传递出重塑企业生态的强烈信号。
另一些企业则选择“增肌”。例如,横向扩展的选手便有华润三九,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纵向延伸的马应龙,从痔疮药到肠医院。
太极集团围绕“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做强做优中药大品种”的战略定位,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同样是此思路的还有以岭药业,从2019年至2024年,以岭药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达9.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94%。
步长制药一方面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提升产品学术内涵,强化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向生物制药、疫苗等高科技医药产业拓展,根据其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底,在研产品达213个。其中,抗胃癌药物BC001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在疫苗领域,加速四价流感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研发。
由于营收增长放缓,济川药业通过内部自研+外部合作的方式扩充产品管线。济川药业近年来引进的BD品种主要包括与天境生物合作的长效生长激素、与恒翼生物合作的PDE-4抑制剂(适应症为银屑病、特异性皮炎)、蛋白酶抑制剂(改善腹腔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梗阻)以及与征祥医药合作的PA抑制剂(治疗或预防流感)。
在多元化业务布局方面,济川药业将“蒲地蓝”品牌从药品拓展到日化,牙膏、含漱液等产品线让品牌价值得到多重释放。
片仔癀拥有国家保护的双绝密配方,确保了产品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林麝养殖技术布局与原材料战略储备,确保关键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通过授权当地经销商设立“片仔癀国药堂”和片仔癀专柜,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然而,化妆品、日化等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收购风油精项目因关联交易又被问询,前路还不甚清晰。
每家中药企业财务报告数字,不仅透露出盈亏起伏,更描绘出企业摸索中前行的身影。浙商证券研报指出,虽然中药材价格波动仍存在,可能对成本端形成扰动,中药行业一季度财报也显示整体业绩承压,但具备品牌优势、院外渠道布局完善及国企背景的企业更受市场青睐。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责任编辑:10
原标题:中药行业洗牌:独家品种光环渐褪,要“瘦身”还是“增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