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赛道持续活跃 行情空间有多大?#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出海加速三重驱动下,创新药行业热度有望持续。
一、政策支持:全链条赋能创新药发展
1. 顶层设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审批、支付到商业化全流程提供政策保障。例如,国家药监局推出“30日快速审批通道”,缩短临床试验申请时间;医保局建立年度动态调整机制,加速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2. 地方配套:深圳市推出最高3000万元奖励政策,重点扶持临床试验与出海项目,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政策红利直接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高了商业化效率。
二、技术突破:AI赋能与临床价值提升
1. AI制药革命:2025年AI在创新药领域的应用迎来爆发,通过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试验优化等环节,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例如,AI技术可将药物研发周期从5-7年缩短至3-5年,成本降低40%-60%。
2. 临床价值凸显:中国创新药在双抗、ADC、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5年ASCO国际肿瘤大会上,中国药企发布70余项成果,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的产品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关键领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三、出海加速:国际化战略打开增长空间
1. License-out爆发: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达647亿美元,其中18笔超10亿美元。三生制药与辉瑞的12.5亿美元双抗交易、恒瑞医药与默沙东的2亿美元合作,均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
2. NewCo模式兴起:通过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如恒瑞医药将GLP-1产品组合授权给Hercules公司),本土企业既可通过许可协议获益,又持有新设公司股权,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种模式降低了短期风险,锁定了长期回报。
四、市场表现:估值修复与资金流入共振
1. 估值折价修复: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市值仅为美国的14%-15%,但全球创新贡献占比近33%,存在系统性低估。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74.33%,动态市盈率却从50.98倍下降至33.75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2. 业绩兑现预期:A股创新药企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51%,港股企业同比增长17.32%。恒瑞医药、艾力斯等企业产品密集获批,商业化放量将直接增厚利润。
3. 资金持续流入:海外授权交易金额上半年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跨国药企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板块流动性改善。
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聚焦“政策边际缓和+创新药井喷”,重仓股覆盖创新药全链条: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恒瑞医药(创新药龙头)、药明康德(CXO全球龙头)、泽璟制药(小分子创新药)、百利天恒(ADC领域)、艾力斯(肺癌靶向药)等,涵盖研发、生产、出海等关键环节。港股通标的增强弹性:通过港股通配置康龙化成、药明生物等中概药企,捕捉估值修复机会。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周期,流动性改善预期强烈。
张弘的投资哲学:基金经理张弘被称为“医药行业的产业洞察者”,以“产业渗透率”为锚点,擅长在周期波动中捕捉确定性机会。其投资框架经历三次迭代:
早期(2017-2019):聚焦“政策边际缓和+创新药井喷”,重仓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龙头,任职回报领跑同类。
中期(2020-2023):提出“以产业渗透率为标尺”,降低对单一政策的依赖,布局全球化能力企业,如信达生物、泽璟制药。
近期(2024至今):构建“A+H”双轮驱动组合,重仓科伦博泰、益方生物等具备First-in-class潜力的标的,同时通过港股通配置石药集团、信达生物等港股标的。
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A(004905)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净值走势优于同类平均水平,近3年排名处四象限优秀位。
新药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出海加速三重驱动下,行业热度有望持续。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起点,投资者可通过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基金,分享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华泰柏瑞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