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招商中证500等权重指数增强C$ 2025年伊始,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指数增强基金的热潮。根据Wind数据,截至4月13日,今年申报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数量达到了52只,涉及37家基金管理公司,与去年同期的17只相比,增加了206%,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已经成立了32只指增基金,其发行规模达到170.88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18亿元。这一现象表明了市场对“被动投资+主动增强”策略的认可,也反映了量化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的指数推出、策略创新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指数增强基金可能成为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指数增强基金的申报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热潮的背后原因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策略的调整。一方面,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透明性和超额收益潜力兼具的工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ETF领域头部效应显著的情况下,中小公募选择以场外指数增强产品为突破口,避开与大型机构的直接竞争,同时发挥自己在量化模型构建上的差异化优势。此外,政策支持和产品创新也为这一趋势添了一把火。3月以来,包括科创综指增强基金、中证A500指数增强策略ETF在内的多只产品获批,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AI和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使得多因子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成为行业的标配。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被动投资的持续火热,指数增强型基金将有望继续扩容。需求端方面,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化和资产配置理念的普及,指数增强基金因其“透明化+超额收益”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入场。目前,全市场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占比仍然很低,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显著提升空间。供给端方面,基金公司正加速布局多元化标的指数,除了传统宽基指数外,主题型和策略型指数(如自由现金流、ESG等)的增强产品也在陆续涌现,以满足细分领域的投资需求。

根据海通证券的报告,2024年全市场71%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指数,整体平均超额收益为2.13%,其中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平均实现了超额2.36%。$招商中证500等权重指数增强C$ 表现得也尤为出色。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40%,超出基准4.38个百分点;C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12%,超出基准3.72个百分点;E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26%,超出基准3.86个百分点。在过去六个月和过去三个月的时间段内,各份额也均有较好表现,显示出基金在短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中证500指数所包含的中小市值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这些公司往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增长。近年来,中证500指数的净利润稳步增长,显示出其良好的盈利能力。此外,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小市值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与沪深300指数等大盘蓝筹股相比,中证500指数所包含的中小市值公司估值相对较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估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买入机会。特别是在市场调整期间,中证500指数的估值优势更加明显,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相比于ETF的先发优势,指数增强基金更多依靠长期业绩取胜,各家基金公司比拼的是谁能实现相对基准的长期超额收益。在ETF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布局指数增强基金也是中小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之一。ETF等被动投资品种的规模增长迅速,说明市场对指数投资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A股市场相较于成熟市场超额收益空间可期,相较于完全被动的指数和ETF投资,指数增强产品如果能提高超额收益的持续性,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被动投资的良好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