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首家规模超2万亿的公募一哥“天弘基金”,现如今成了头部基金公司的垫脚石。
在最新三季报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名方面,三季度天弘基金管理规模排名下滑1名到了行业第6,如下图所示:
图1:管理规模前15的基金公司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年9月30日
三季度,天弘基金有三点引人深思:
1、TOP10基金公司里,仅天弘基金的排名是下滑的。
2、TOP10基金公司里,仅天弘基金的ETF规模没上千亿。
3、TOP10基金公司里,天弘基金规模是增加最少的。
现任总经理高阳执掌天弘基金近两年时间里规模增长情况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天弘基金现在的窘境?为何排名会下滑?
高阳执掌的天弘基金“保五失败”
高阳,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职业生涯始于1998年,最初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销售交易部从事国债投资工作,两度效力博时基金,曾担任鹏华基金副总,从2023年12月28日开始担任天弘基金总经理。
可以看到,高阳是一位资深的基金业老将,拥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在这样一位老将执掌下,天弘基金管理规模排名没保住第五,由第四滑动了第六,不到两年时间,连续掉两名:
2023年底,天弘基金管理规模业内排名第4;
2024年底,天弘基金管理规模业内排名第5;
2025年三季度,天弘基金管理规模业内排名第6;
图2:天弘基金管理规模及排名情况
高阳也是有功劳的:不到两年规模增1852亿元
在他的掌舵下,天弘基金规模“稳住”了,不到两年时间,天弘基金规模大增1852.10亿元。
图3:天弘基金管理规模变化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自高阳执掌以来,天弘基金管理规模开始了“稳稳的向前”。天弘基金稳稳向前,说明了,在公募基金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这种规模增加,反而排名下降的情况,只能说明对手太强了。
牛市启用“固收老总”高阳,“1+1<2”
在文章《博时抗通胀领衔三大“坑货” “双阳配”难掩投研颓势》提到了,高阳在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时,权益业务表现不尽如人意,“双阳配”仍难掩博时投研颓势,权益业绩近两年一片哀嚎。
高阳先生是一位拥有超过20年从业经验的基金业老将,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固定收益投资,早期在中金公司和博时基金负责国债和债券组合管理。
天弘基金本来是“余额宝”起家,本身是偏固收的,再引入“固收老总”,尤其是在牛市,达到的效果是“1+1<2”。
错失ETF大爆发的机会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是TOP基金公司里,唯一的一家ETF规模没上千亿的基金公司。
而最近刚上千亿规模的天弘基金,却不知是前十大里垫底的存在。
整个三季度,天弘基金与自身相比,除了货基债基和另类投资外,其他各类品种的规模都是上涨的,但是规模涨的都不大,规模总共才增加了205.72亿元。
这波操作,可以说是太趋于保守了。
天弘基金是“互联网系”,缺少的是“券商系”所具备的场内资源,或许引进券商系股东资源,未来的发展机会或许会更大。
4年4任董事长,战略不稳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快,这在天弘基金高层变化上表现的淋漓尽致,4年4人董事长,高层的持续动荡,使得公司的长期战略难以保持连贯和稳定。
此外,新任董事长黄辰立来自大股东蚂蚁集团,拥有投行背景,但其在上任前10天才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其专业能力及其战略重心是否仍在资产管理本身的质疑。
与头部公司相比,天弘基金在主动管理能力上尚存差距。此外,公司内部如何平衡传统货币基金与指数业务的发展资源,也是一大挑战。
在被动投资大时代,这家曾开创货币基金奇迹的公司,还能否书写新的故事呢?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天弘创业板ETF联接C(OTCFUND|001593)$#11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