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募一哥是易方达基金,与华夏基金一起是业内仅有的两家管理规模超2万元的基金公司。
而在2018年Q1天弘基金管理规模高达1.99万亿,彼时易方达基金的规模为6643.63亿元,华夏基金管理规模为4296.79亿元。可以说,当时天弘基金力压易方达基金。
时过境迁,现在天弘基金规模已经滑落到1.2万亿了,是头部基金公司里少有的规模呈下降趋势的基金公司,排名也滑到了第五名了。
天弘基金的辉煌为何难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天弘基金的困局,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余额宝”。
1、深度捆绑的“甜蜜毒药”
天弘与余额宝的深度绑定,曾是教科书级的成功案例。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支付宝平台向全行业开放,天弘余额宝的“独家VIP通道”就此关闭。更残酷的是,在利率持续下行的今天,余额宝的收益率一度跌至1.05% 附近,吸引力大不如前。曾经的“现金之王”,如今已泯然众人。
2、“偏科”的代价:权益能力是硬伤
在靠货币基金躺赢的日子里,天弘在权益投资(炒股)这门“必修课”上严重“偏科”了。当潮水退去,才发现它在投研体系、人才储备上存在巨大短板。即便在牛市,旗下产品也常常跑输基准,这让基民如何敢把真金白银托付给它?
3、管理层“地震”,战略方向成谜
4年4任董事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的战略可能每年都在调整,朝令夕改,团队无所适从。新任董事长的投行背景,让市场猜测:大股东蚂蚁是否只想让天弘成为一个“听话”的底层资产工厂,而非一个拥有独立投研灵魂的资管巨头?灵魂不稳,脚步自然踉跄。
4年4任董事长,比换手机还快!最新上任的黄辰立,虽有投行背景,但在上任前10天才“火线”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天弘基金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路径依赖”和“创新者窘境”的经典商业案例。它成功地抓住了一个时代的风口,却未能建立起穿越周期的能力。
如今,它正试图刮骨疗毒,扭转乾坤。然而,在竞争白热化的基金行业,修复信任远比失去它要慢得多。天弘基金能否彻底摆脱对“余额宝”的依赖,治好“后遗症”,找回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一切,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也牵动着无数曾信任它的普通投资者的心。
个人观点,不做建议,市场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