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作为投资者,你是否注意到A股在国庆节前后表现出的一些有趣规律?
历史数据告诉你:节前低迷、节后反弹,不是单纯的巧合。这种现象在金融领域被称为"日历效应"。
A股国庆前后的历史规律
我们拉出自2015年至2024年的上证指数数据,发现这样的规律:
节前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只有30%,收益率中位数是 -1.4%;
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升至60%,收益率中位数达到 +1.4%。
10年中有6年都是“节前跌,节后涨”的剧本,且节后大概率可以修复此前的跌幅。
剔除2024年的极端值,2015~2023年国庆节前后上证指数的平均走势,呈现“V型”。
日历效应背后的三大逻辑
“日历效应”并不是统计学上的巧合,而是有真实的市场行为作支撑:
1、节前资金避险卖出,节后回流
长假中市场休市,万一有新消息没法及时操作,投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杠杆资金——倾向于节前避险卖出,节后再买入,既控制了风险,也省了融资成本。
不过今年有点特殊,节前AI、半导体等新消息不断,截至9月25日,融资盘依然活跃,单日净买入在百亿以上,半导体为净买入第一大行业。今年节前市场波动可能大于往年。
2、交易意愿下降
假期临近,投资者和交易员进入“节前慵懒”模式,节后再战。A股成交额往往节前冷清,节后恢复活力。
但注意,今年8月底以来,在国产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的各路消息催化下,资金交易情绪持续火热。截至9月26日,市场成交额还维持在2万亿以上,今年节前资金热情不一般。
3、节前现金需求强
不管是居民计划假期消费,还是企业结算、银行季末揽储,节前大家都更愿意持有现金。如果有盈利,很多人会选择部分“落袋为安”,过节更踏实。
不同行业在国庆前后的表现
国庆前5个交易日,8成行业下跌为主。少数上涨概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消费板块,比如食品饮料、汽车、社会服务,毕竟国庆节是传统消费旺季。
国庆后5个交易日,9成行业迎来反弹。上涨概率最高的,是科技成长板块,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背后是节后市场情绪回暖,风险偏好提升。
国庆假期中开市的港股表现如何?
国庆期间A股休市,但港股还可以交易,一般比A股多了4-5个交易日,近10年来看,港股同样呈现“先跌后涨”的规律,在A股休市期间收获“国庆红”的概率较高。
总结一下国庆的日历效应:
1、 A股“节前跌,节后涨”概率较高,且节后大概率可修复此前跌幅;
2、 日历效应背后的逻辑在于:节前避险+交易冷淡+现金需求,节后资金回流+情绪修复。
3、 今年节前资金热度远超往年,融资盘单日净买入仍在百亿以上,市场成交额在2万亿以上,市场波动可能加大。(截至2025/9/25)
4、 节前各行业以下跌为主,少数上涨概率较高的是消费板块,节后各行业以上涨为主,上涨概率最高的是科技板块。
5、 港股在A股休市期间大概率迎来“国庆红”。
日历效应虽有趣,但它不是投资的“圣杯”。市场每年都有新剧情、新政策、新热点,历史≠未来。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如果你前期已经有一定收益,节前适当止盈,开心过节没负担;
如果仓位不重、收益还没到位,不如沉着持有,少折腾反而更从容。
记住:节前节后的波动,放在长期投资里,也就是一朵小浪花~
#投顾交流会##资配新发现##操作笔记##选基攻略##长假来临 持基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富国多元低波目标盈$$带你投全球债$$富国带你投黄金$$富国七星高照多资产配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