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冰点时刻积极发行,公募基金坚定逆势布局
2023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alpha”的信仰遭受到极大挑战,这也使得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困难重重。但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只数,仍然保持在相对的高位。事实上,在市场冰点期,投资者情绪普遍低迷,但公募基金却往往选择逆势布局,积极发行新产品。这种“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策略,不仅体现了公募基金的专业性和长期视角,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布局机会。

02
冰点期布局的回报,是耐心等待的价值
在冰点期布局的投资者,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买入优质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市场低位布局的基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一方面,权益类基金在股票市场探底回升后,赚钱效应明显显现,特别是主动权益基金中,已经出现收益率100%的产品,这充分证明了逆向布局的价值。另一方面,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呈现出稳健的特征,“卷久期”成为致胜法宝。

03
以史为鉴,冰点期的布局回报往往很可观
投资需要耐心,冰点期的布局可能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长期来看,往往是收益相对可观的阶段。市场冰点期通常伴随着,市场情绪的极度悲观和估值水平的显著低估,这种悲观情绪往往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买入机会,而均值回归是冰点期布局的核心逻辑。历史数据显示,当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回撤达到30%至40%时,如果在此时买入新基金并持有1年、2年,收益往往并不差。

04
收获季只是开始,基金投资是长跑
市场回暖并不意味着投资旅程的结束,而是新阶段的开始。一方面,过去的收益,使得投资者对部分资产有信仰,但盛极必衰,投资就是要要尊重市场周期,对信仰“祛魅”;另一方面,资金是逐利的,当赚钱效应上升时,增量资金将会强化这一正向循环。随着赚钱效应的提升,主动权益基金在当前市场回暖的环境下仍然具备投资价值,尤其是那些由优秀基金经理管理、投资策略清晰的基金。

05
市场回暖的信号,为基金投资带来了新的机会
一方面,2025年以来资产配置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AI革命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国权益资产重估的逻辑正在上演。另一方面,成交量的回升和投资者情绪的回暖,通常是市场活跃度提升的重要信号,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现象往往伴随着资金流入的增加,和市场热点的扩散。数据显示,全部A股的成交量再度突破2万亿,且两融余额也出现了千亿级别的增加。

06
“AI+科技”大涨后,拥挤度是核心指标么?
拥挤度反映了市场对某一板块或主题的参与程度,通常通过交易量、资金流入等数据衡量。拥挤度过高时,往往带来的是短周期的波动。当前,随着“AI+科技”的大涨,计算机、电子等的拥挤度已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位置。但拥挤度不是决定行情的唯一因素,如果从上一轮行情去看,2020年TMT达到拥挤度的高位后,行情依然得到了延续。投资的核心逻辑是:市场的追捧,是否被验证为业绩的高增长,这是“长牛”的基础。

07
基金收获季如何投资?1)勿忘初心,坚定配置思路
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曾说:“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无论财富多少,合理的资产配置都能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健,实现长期财务目标”。而在基金投资中,均值回归的理念,短期波动与心理考验,也使得资产配置,基金定投等策略,成为投资者“管住手”的好方法。

08
基金收获季如何投资?2)关注权益的价值,或许可以更乐观
“好基金”的扎堆出现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当过去1年主动权益型基金收益超50%的数量占比突破4.15%,往往是市场从Beta行情,逐渐走向alpha行情的标志。此时,市场已经历过估值修复的补涨行情,开始寻找行情的主线,并逐渐走向分化。2013年以来,“首次突破”的现象共出现过四次,分别是2013年9月、2014年12月,以及2020年4月,每一次都对应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提升,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持续创新高。

$富国中证A500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2464)$
$富国上证指数ETF联接C(OTCFUND|013286)$
$富国新兴产业股票C(OTCFUND|015686)$
$富国新材料新能源混合C(OTCFUND|014243)$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投顾交流会##高盛:A股有望三个月内反超港股#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