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涨幅靠前的几乎都是持仓机器人的基金,排名第一的收益率已经接近50%。

很幸运,我持有一只机器人主题的基金,富国新材料新能源,由徐智翔管理。从买入开始至今,也就是,区间内的时间加权收益率是20%,资金加权收益率是40%。

这期间,是一份一份季报读出来的结果,才有了敢于加仓的勇气,最终,徐智翔到了总资产的7%。当然,没选择调入组合,是因为当时组合内的王先伟和徐智翔的业绩处于一个状态,都值得等待。
最开始,买入的初心并不是看好机器人,而是看好未来的科技行业,其余的,都看基金经理的发挥了。
现在,不难察觉,成长类资产整体还是折价的,但其中的科技,短期无疑是过热的。如果市场进入调整,仍然会继续买入科技基金,学会拥抱波动,这是个长期的机会。
把这部分科技的仓位转到南方产业智选观察一下,一年以前,我就发现了恽雷写的季报不错,但当时,囿于对红利资产的过度追捧的忌惮,始终对他的未来的表现保持警惕。

到今天,可以察觉到,恽雷的思想远不止于红利,“自由现金流”的视角使他选股更加独特、多样化(来源于2024年中报)。

此后,中国的自由现金流指数也陆续发布,收益很吸引投资者。对现在正在发布的自由现金流系列指数,我保持观望,毕竟去年已经有接近50%的收益率,不敢追高了。
我不是神,无法准确地抓到某一大类资产的机会。持有科技基金的同时期,还持有消费和医药行业基金,比例少一些,他们的业绩表现差点。
在业绩好转前,所有等待是恐慌的、无助的,不会有人相信他们仍有未来。
此时的信心则来源于基金经理的季报,是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最近,不少投资者都关注到,今年偏股混合跑赢沪深300了。

主动权益能跑赢宽基的前提就是要有大的产业趋势(1-3个轮番上演),只需要基金经理比指数反应稍快一步,业绩就能好一些。说得好听一点,动量也是一类有效的超额收益因子,不好的话,的就是抱团。
风险提示:本文的观点和内容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记录个人在投资方面的成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