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朱金钰,负责黄金、能化和纳斯达克海外市场机会的研究,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也很喜欢能在这个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并交流评论。

作为基金经理,抛开数据依赖,回归黄金配置的核心矛盾与底层驱动,其配置价值需在“不确定性定价权争夺”与“大类资产再平衡”的框架下重新审视。当前市场对黄金的短期分歧,本质是对长期定价逻辑的短期误判,核心逻辑如下:
一、黄金的“终极价值锚定”:主权货币体系的“影子货币”
美元信用裂痕的不可逆性
全球货币体系正从“单极美元”转向“多极博弈”,黄金作为无主权信用背书、无交易对手风险的终极资产,其配置价值与美元体系的脆弱性呈正相关。
逻辑:若主权货币体系面临长期挑战(如债务货币化、贸易结算体系分化),黄金将重新成为“货币信用对冲工具”,其配置价值不依赖短期价格波动,而源于对主权货币风险的长期定价。
央行购金的“政治经济学”
央行增持黄金的本质是对冲地缘政治风险与美元霸权约束,而非单纯追逐资本利得。当全球地缘格局从“全球化”转向“阵营化”,黄金的“战略储备”属性将压倒“商品属性”。
逻辑:央行购金行为可能长期持续,即使短期放缓,也不改变其作为“国家信用背书工具”的战略定位。
二、黄金的“风险定价权”:从尾部对冲到常态配置
地缘冲突的“常态化”与“结构化”
俄乌冲突、中东博弈、中美博弈等“新冷战”特征下,地缘风险已从“黑天鹅事件”转向“灰犀牛常态”。黄金的防御属性从“事件驱动型配置”升级为“长期风险溢价”。
逻辑:投资者需接受地缘风险溢价长期存在的现实,黄金作为“极端风险对冲工具”,其配置价值不取决于冲突是否升级,而取决于冲突是否可控。
通胀的“结构性回归”与“政策失灵”
全球供应链重构、逆全球化、绿色转型成本等因素,可能推动通胀中枢长期上移。若央行因债务压力或就业目标被迫容忍更高通胀,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将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定价”。
逻辑:黄金的抗通胀价值不依赖通胀短期波动,而源于对央行政策目标的“约束性定价”——当央行失去对通胀的绝对控制力,黄金将成为市场对货币价值的“终极投票权”。
三、黄金的“资产再平衡”价值:大类资产相关性重构
股债双杀环境下的“独立收益源”
在“高利率+高波动”的宏观环境下,股票与债券的负相关性可能失效(如2022年股债双杀),黄金作为低相关甚至负相关资产,将成为组合收益的“稳定器”。
逻辑:黄金的配置价值不在于其绝对收益,而在于其降低组合波动率、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的能力,尤其在传统资产相关性失效时,黄金的“危机阿尔法”属性将凸显。
另类资产荒下的“稀缺性溢价”
随着全球负利率资产清零、加密货币监管趋严、实物资产泡沫化,黄金作为流动性高、信用风险低、供给刚性的另类资产,其配置价值可能被重新定价。
逻辑:黄金的稀缺性溢价不依赖供需基本面(如黄金矿产供给长期稳定),而源于其在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资产荒中的“终极流动性提供者”角色。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