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最近A股科技板块确实让人有点心慌,特别是11月以来持续走弱,加上英伟达财报后股价大跳水,连学霸英伟达考了满分都带不动市场,很多小伙伴慌了:科技行情是不是凉凉了?手上的科技要不要跑路?怎么知道哪些科技是真成长,哪些只是瞎炒作?四季度到明年钱该往哪儿放?针对这些疑问,本次调研天天基金特意邀请到了永赢科技驱动C的李文宾经理,分享如何通过左侧敏锐捕捉科技产业投资机会以创造超额收益,以及对后市的研判和观点,说不定能给家人们带来更深度的理解!

先给宝子们介绍嘉宾:李文宾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曾任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华泰资管资深研究员、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现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4年实业+5年券商+10年公募基金从业经验;8年基金管理经验。2024年9月9日起任永赢科技驱动C的基金经理,任职回报是87.23%(同类平均:40.53%,同类排名:539|8004)。源于对科技产业的深入研究和持续学习和4年实业经验赋能,李经理以企业实际经营的角度去分析企业,在市场震荡时善于左侧捕捉市场机会,挖掘有潜力的黑马股。现在基金资产规模有41.36亿(8只基金)。(截至2025-11-21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一、最近科技为啥跌得这么狠?是假摔还是真完了?
先说结论:这次波动更像是短期调整,不是行情结束。根据李文宾经理在11月13日调研中的分析,高低切特征更为明显,更多的资金尝试在AI中寻找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与方向。从年初到现在,A股的半导体、CPO、PCB等细分赛道,很多股票涨了30%-50%有的甚至翻倍。短期涨得太快了,有些资金可能会暂时出来去看看跌得多的板块做个平衡,纯属高低切换的短期操作习惯,导致市场出现波动。有一个细节是9月前市场热炒的是CPO、PCB相关,9月后资金开始转向存储芯片、储能、电力设备等。低位的消费风格走强属于年底的超跌反弹,主要是筹码因素驱动,非风格重大变化。中长期的风格切换需基本面或预期发生重大变化,而当前国内消费环境未进入温和通胀环节,消费品行业难以出现盈利超预期与估值弹性,缺乏持续走强基础。所以,科技这条主线没变,只是内部重点在轮动。

由于11月13号调研后市场依然继续下行,我补充两个不成熟的要素:降息预期降温与妖股行情盛行。进入11月,市场进行业绩真空期,没有新故事讲了,资金在地缘因素复杂的情况下去炒题材,炒美好愿望,导致一大批福建妖王诞生,吸引了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活跃资金。近期美联储官员放风让12月降息预期进一步下降,资金宽松的节奏被打断,市场风险厌恶水平抬升,观望情绪更浓了,科技板块受影响更明显。英伟达三季报确实亮眼远超市场预期,但架不住高台跳水,对人工智能板块的打击很大。再加上日本市场股、债、汇三杀重挫,国内市场也在打压题材瞎炒,多因素影响凑到了一起,令A股进入一个冰点周期。
二、为什么科技离拐点还很远?盯紧三个硬指标
现在的行情不是简单的炒概念,而是一场国家主导的产业升级大会战。根据李文宾经理在11月13日调研中的分析,各国都认识到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美国用股市给科技加杠杆,国内也一样,资金从地产产业链转向AI产业链,险资、理财及行业主题ETF为主的机构资金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与核心资产牛市中的外资不同,国内机构资金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站位,肩负着金融反哺实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既然科技还没结束,我们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真正行业拐点呢?李文宾经理给出了两个非常明确的信号灯,只要这三个灯没亮,我们就可以相对安心:

信号一:技术是不是卡壳了?
看AI技术的发展是不是遇到了瓶颈,好久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新应用出现了。如果大模型不再升级,AI应用都差不多一个样,没什么新花样了,那就要警惕了。李经理明确指出,目前AI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远未到瓶颈期。就像iPhone每年都能整点新花样,大家自然愿意买单,现在AI就处于那个阶段,所以这个信号灯目前是绿色的。

信号二:大厂业绩是不是掉链子
看中美那些科技巨头(比如谷歌、微软、国内的阿里、腾讯等)的AI相关业务收入,是不是连续2-3个季度都在变慢。为什么要连续观察2-3个季度? 因为一个季度的波动可能是暂时的,就像人偶尔感冒不代表身体垮了。连续几个季度都下滑,才是真出问题。如果这些最头部的公司都不怎么赚钱了,说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在下降,这才是真正的危险信号。目前来看,各大厂还在拼命往AI里砸钱,相关业务增长也很快。这个信号灯目前也是绿色的。

信号三:美联储降息进入后半场
李文宾经理特别提醒,当美联储降息3-4次以后要警惕。美国主要依赖“打造以 AI 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以保持美国的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和“通过吸引外资及利用关税战推动制造业回流”,都需要低利率的货币环境+繁荣的资本市场相配合,降息初期市场上资金多了利好科技股,降息后期可能意味着经济真出问题了,反而对股市不利,这个时候不光人工智能,其它行业同样受累。目前降息周期刚开始不久,还没到需要担心的时候。这个信号灯目前依然是绿色的。
三、四季度到明年,市场主线是什么?未来机会集中在两大方向
李文宾经理的观点非常明确:科技!尤其是AI产业链,仍然是未来市场最核心的主线!他预计2026年的机会主要集中在:

产业链最紧缺的环节
存储芯片,AI需要海量数据存储,全球将进入存储产能扩张周期,简单说就是库存不够用了;
美国电力能源相关:美国建数据中心,但电网老旧、供电不稳,需要中国企业帮忙解决,这块市场很大,包括储能、电力设备;
国产算力:新一代国产芯片突破,摆脱"卡脖子"限制,国家必须支持,这些是AI发展最关键的瓶颈,机会最大。
商业模式落地,即将爆发的新技术
AI新趋势:AIDC(AI数据中心)、储能、OCS(光学电路开关)、超节点、AI应用特别是制造业+大模型。
2026年拐点产业(0到1突破): 具身智能机器人(有身体的AI)、6G通信、核聚变(未来能源) 等领域。
至于最近逆势走强的白酒消费?李经理认为主要是跌多了反弹一下。要消费真正走强,需要大家消费意愿和价格(温和通胀)都上来,目前看条件还不成熟。科技主线地位稳固,它一直在舞台中央。
四、现在该怎么办?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永赢科技驱动C有潜力
11月以来的调整,本质是资金在AI主线内部高低切,从光模块等老热点转向存储、电力等新方向。这不是行情结束,是行情深化。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永赢科技驱动C的业绩非常优秀,它总能把握到每一轮市场的主线,比如2024年四季度的电力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2025年一季度的国防军工、有色金属、计算机;二、三季度的国防军工、通信、电子。这个基金有啥特别的地方?我们是否能够借鉴这样的投资思路?

1、基金经理真懂科技:
李文宾经理是一位投资的老兵,4年实业+5年券商+10年公募基金从业经验;8年基金管理经验,不是纸上谈兵。他管理的永赢科技驱动混合C近6个月阶段涨幅49.62%(同类排名260|4645),今年以来阶段涨幅43.39%(同类排名615|4507),近一年阶段涨幅32.81%(同类排名1008|4455),这说明他不仅跟上了科技行情,还大幅跑赢了同类市场。(截至2025-11-21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更关键的是,他长期专注硬科技,2019年重点投半导体,2020年投新能源汽车,2021年投光伏,每次都踩准了技术演进的节奏。

2、投资思路靠谱,不瞎折腾:
很多基金经理喜欢追涨杀跌,但李文宾经理明确说:不因为短期热点做板块轮动,只看技术演进方向,重点把握0到1突破机会,更多是在科技板块内根据技术突破与产业趋势变化。参考光伏产业技术从PERC到TOPCon再到异质结的演进,基金就会跟着技术进步调整布局,这避免了投资者自己追涨杀跌、踩不准节奏的烦恼。他目前重仓的基本上是人工智能相关标的,专注主线。这种长线逻辑在科技投资中特别重要,因为科技趋势不是一两天就结束的。

3、能灵活抓住小而美的机会:
相比指数基金只能买大公司的局限,主动型基金有两个独特优势。一方面能提前布局新方向,很多科技创新领域没有对应指数,比如量子科技、具身智能,主动基金可以一步提前布局;另一方面能挖掘黑马公司,像光模块领域有些中小市值公司,技术突破后迅速成长为龙头,指数基金跟不上,但主动基金能精准捕捉,在产业方向判断与个股筛选上更具灵活性。李文宾经理特别看好中小市值公司的性价比,因为前期大涨的光通讯、光模块等大龙头,2025年面临产能释放、竞争激烈、价格下降的压力,反而是那些解决卡脖子环节的中小企业,一旦技术突破,成长空间更大。

4、灵活仓位管理:
永赢科技驱动混合C会做仓位调整,但核心依据是产业风险收益比,而非短期市场波动,基于对产业发展阶段、供需矛盾、估值水平等基本面因素的判断调整仓位,而不是短期市场波动,力求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
个人总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科技行情结束了吗?我认为还没有,只是在换赛道。AI是主线,但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领跑的选手。现在市场更像是从基础设施跑向商业变现应用落地和供需紧张环节的新阶段,过程中有人掉队、有人超车很正常。记住总的原则:科技是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短期调整不是终点,而是重新上车的机会。

想抓住科技未来机会,又怕自己选不准、踩不准节奏?可以考虑让像李文宾这样经验丰富、专注科技、业绩过硬的基金经理帮你打理,永赢科技驱动C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选项。与其自己研究AIDC、OCS、6G这些高深概念,不如把钱交给长期跟踪这些领域的专业基金经理。毕竟,科技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让行家带路,比自己盲人摸象要靠谱得多。
#沪指跌破3900点关口! 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