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基金调研团#
永赢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文宾,算得上是一位投研经验扎实、长期业绩稳健的成长风格选手。最近参加了一场对他的调研,他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市场判断和未来配置思路。
不妨一起来看看。
01聚焦高质量成长
李文宾早前曾是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华泰资管研究员、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万家基金基金经理。
在万家基金工作多年后,李文宾重新回到了永赢基金,并于2024年9月陆续开始管理了永赢科技驱动混合、永赢锐见进取混合、永赢锐见先锋混合三只主动权益基金。
在调研中他提到,他不会去追逐短期概念或情绪热点,而是始终聚焦那些收入、利润与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的高质量成长企业。
02中美需求共振
对于始于2024年三季度的这轮A股行情,李文宾认为其本质并非由情绪驱动,而是中美两国战略需求共振的结果。
美国方面,若特朗普再度执政,将通过高关税政策引导全球资本回流,推动制造业复兴与AI产业扩张,而这需要低利率环境与活跃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
中国则自2024年9月起密集出台政策,包括国家队资金入市、设立超500亿元国家股权投资基金等,旨在构建一个服务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健康资本市场。
他还特别提到,这轮行情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理财资金与内资机构,它们对政策高度敏感、持仓相对稳定,与2019–2021年外资主导的“核心资产”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03深度创新周期
李文宾指出,自2023年大模型技术取得突破以来,人类已实质性迈入新一轮深度创新周期。
与过往的互联网或新能源革命不同,人工智能的影响将全面渗透至生产端,深刻重塑经济结构。
中美科技竞赛由此进入高潮,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加速国产算力突破,阿里大模型架构亦趋近国际前沿。
在此背景下,他将AI产业链视为核心主线,并动态追踪“供需矛盾焦点”的迁移路径,即从早期的光模块、服务器芯片,到2024–2025年紧缺的存储、电力与储能环节,再到2026年可能爆发的高端PCB、CW光源、AI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乃至具身智能、6G、核聚变等尚处“0到1”阶段的前沿方向。
04理性看待科技股回调
面对近期科技股的回调,他认为是产业周期自然演进的一部分,即当某一环节产能释放、竞争加剧,便会从“通胀属性”转向“通缩压力”,资金随即流向新的瓶颈环节。
因此,投资的关键不在于静态估值,而在于高频跟踪与及时切换。
他表示说,目前,通信与科技龙头的估值多处于15–25倍区间,在匹配高增长的前提下仍属合理,而中小市值公司因更易孕育技术突破,在下一阶段或更具性价比。
05AI之外
除AI主线外,李文宾对军工智能化转型亦高度看好。
他认为,俄乌战争标志着现代战争正式迈入“2.0时代”——无人化、信息化成为投入重心,相关产业链将迎来长期催化。
相比之下,他对消费板块持谨慎态度,指出在缺乏温和通胀支撑的环境下,难有盈利与估值的“双击”。
此外,他还提到,美国制造业回流将拉动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而能化板块仍处于产能消化期,短期难言反转。
06主动管理不可替代
最后,他强调主动管理在科技投资中的不可替代性。
他谈到,指数难以覆盖快速涌现的新赛道,唯有依靠专业团队深入产业链调研,才能提前捕捉如国产算力、光模块等结构性机会。
而面对高波动,需基于风险收益比灵活调仓,在技术突变与市场调整中坚守基本面锚点。
在他看来,AI驱动的或许是一轮长周期牛市,但行稳致远的前提,是紧扣产业的真实脉动,理性应对周期轮动,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轻易悲观,而是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冷静的洞察力。
最后,期待擅于主动管理的李文宾,未来在成长方向、在科技赛道上,带来更多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