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在科技革命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主题基金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与“昙花一现”并存的分化格局。永赢科技驱动C(008920)却以穿越周期的稳健表现脱颖而出:截至2025年11月19日,基金单位净值达1.8472,近6个月涨幅飙升56.30%,近12个月收益稳步攀升至44.17%,成立五年间任期回报率突破107.84%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基金经理李文宾15年横跨实业、券商、公募的复合履历沉淀,更是其“技术奇点捕捉+动态均衡风控”投资哲学的精准实践。$永赢科技驱动C(OTCFUND|008920)$
作为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的投资底色带着理工科的严谨与实业人的务实。复旦大学硕士出身的他,经历过实业运营的一线磨砺,见证过券商研究的深度洞察,更在公募管理中练就了穿越牛熊的定力。“我只相信行业告诉我的事实,不做无根据的提前假设”,这是李文宾反复强调的投资信条。这种理念源于他对A股市场的深刻认知:当某类投资方法论被全市场认可时,超额收益便会快速失效,唯有持续迭代认知、穿透底层逻辑,才能在科技产业的快速迭代中把握确定性机会 。
在科技投资领域,多数管理者倾向于追逐热点赛道或抱团龙头,但李文宾却走出了一条“不抱团、不重仓单一赛道、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差异化路径 。其核心策略可概括为“技术奇点捕捉”——聚焦那些即将实现商业化突破或技术迭代的细分领域,在行业基本面拐点出现前布局,在估值泡沫化前离场。2025年AI算力板块的投资便是典型案例:他提前布局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在板块回调前精准止盈,成功规避后续30%的跌幅,而该标的至今仍稳居基金重仓榜前列,占净资产比达6.57% 。
翻阅基金最新持仓,一幅多元化的科技产业图谱清晰呈现:既有占比10.07%的源杰科技(光芯片龙头)、9.25%的天孚通信(光器件核心标的)等AI算力产业链核心资产,也有生益科技(高频高速PCB龙头)、航发动力(军工信息化代表)等穿越周期的稳健标的,前十大重仓股分散覆盖光通信、半导体、军工、新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单一标的占比最高不超过10.1% 。这种布局并非简单的行业分散,而是李文宾“核心+卫星”策略的体现:60%核心仓位配置已进入技术奇点期的硬科技龙头,保障组合基本盘;40%卫星仓位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潜力领域,捕捉爆发性机会 。
动态均衡是李文宾控制风险的关键武器。他眼中的“均衡”并非静态的行业配比,而是基于风险收益比的动态调整——在成长投资基础上,纳入抗周期的稳健经营类标的,形成“成长+价值”的对冲结构。这类稳健标的需满足四大标准:未来3-5年不受宏观周期与海外政策影响、ESG表现优异、负债管理合理、聚焦主业发展 。2025年三季度科技股回调期间,当AI板块整体下跌15%时,该基金凭借军工、资源品等板块的配置对冲风险,单周净值波动率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同类基金5.8%的平均水平,充分验证了均衡策略的抗风险能力 。
选股层面,李文宾独创“三维度验证法”:技术可行性、商业化进度、管理层执行力缺一不可。重仓股德科立的投资逻辑便极具代表性:该公司在800G硅光模块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李文宾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其技术壁垒后,于2024年四季度布局,2025年三季度该公司获北美云厂商大额订单,股价季度涨幅达112%,为基金贡献了丰厚收益 。这种“调研先行、逻辑验证”的选股模式,使得基金重仓股的胜率保持高位——2025年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8只季度涨幅超过20%,新易盛、中际旭创等标的涨幅更是超80% 。
对于科技投资的未来,李文宾有着清晰的判断:当前正处于一轮大行情的起步阶段,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将共同驱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崛起 。他将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AI算力从云端向边缘端渗透带来的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需求爆发;二是固态电池与光伏、储能的技术融合催生的新型电力系统机会 。从基金最新操作来看,已提前布局生益科技、澜起科技等相关标的,同时保持对军工信息化、创新药等高壁垒行业的配置,为后续收益储备动力 。
值得注意的是,李文宾始终保持着“学习型”基金经理的特质。加盟永赢基金初期,他曾用半年时间潜心补足会计财务知识与新兴行业认知,这种持续迭代的能力让他能够跟上科技产业的发展节奏 。在他看来,科技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短期赛道判断,而在于对技术演进的深度理解与对企业价值的精准定价,这需要基金经理不断拓展能力圈,辩证看待产业反馈的信息。
站在2025年末的时间节点,永赢科技驱动C(008920)的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过往业绩的韧性上,更在于其建立了一套“技术洞察-精选个股-动态均衡”的完整投资体系。李文宾用15年从业经验证明,科技投资既要敢于拥抱技术变革的“诗与远方”,也要守住风险控制的“一亩三分地”。对于追求科技产业长期红利的投资者而言,这只由“技术奇点捕手”掌舵的基金,或许正是穿越市场波动、把握新质生产力机遇的优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