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近日,我有幸参与天天基金调研团活动,与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进行了深度交流。在长达一小时的调研中,李文宾结合自身近二十年跨实业、券商、公募基金的从业经验,分享了对全球资本市场、科技产业趋势及基金投资运作的独到见解。当前,A股正处于政策护航与产业升级共振的关键节点,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格局悄然生变,此次调研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更为把握未来投资机遇提供了清晰指引。本文将从行业背景、基金经理画像、代表基金测评、核心问答解析及投资启示五个维度,结合详实数据与市场洞察,展开深度分析。
一、时代背景:科技革命与资金重构下的投资新机遇
(一)全球科技竞争进入AI主导新阶段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深刻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与资本市场生态。美国凭借对电气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多轮产业创新周期的精准把握,长期占据全球科技领导地位;而日本、欧洲因错失近25年的三轮科技创新周期,陷入了长期经济困境。2023年1月,全球正式迈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周期,其影响力远超以往——不同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主要作用于消费端,AI技术正深刻改变生产生活全场景,有望系统性提升全人类综合生产力,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赛道。
中国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正加速追赶,高层连续三年召开人工智能产业专项学习,产业端成果频出,阿里等企业升级大模型架构,国内龙头芯片厂商从2024年二、三季度开始大规模配套终端客户构建生态系统,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AI时代。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向美国科技产业靠拢,以AI为核心加杠杆争夺产业主导权,中美两国对繁荣资本市场的需求形成共振——美方需要低利率环境与繁荣资本市场支撑AI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回流,中方则寄望通过资本市场反哺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二)A股增量资金格局迎来历史性重构
回顾A股过往牛市,增量资金始终是决定市场特征的关键变量。2014-2015年的杠杆牛市呈现"暴涨急跌"特征,2019-2021年核心资产牛市由外资主导,2020-2022年主题基金引领科技板块行情,2022-2024年险资等机构资金聚焦红利资产。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险资、理财子、GJD及行业主题ETF成为核心增量来源,与此前外资主导的格局不同,国内机构资金肩负着金融反哺实体、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为科技板块提供了持续的流动性支撑。
政策层面,2024年以来各类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密集出台,A股呈现"指数搭台,科技唱戏"的风格特征。同时,"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幕,参考"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半导体的长期扶持催生相关板块牛市的历史规律,新规划中的新兴产业方向与新质生产力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数年的投资蓝海,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动力。
二、基金经理画像:深耕成长赛道的价值发现者
李文宾的从业经历堪称横跨产业与资本的典型范本,4年实业+5年券商+10年公募基金的复合背景,使其具备了"产业视角+资本思维"的双重优势,8年基金管理经验更让其在市场波动中沉淀出稳健成熟的投资体系。在任职万家基金、华泰资管、中银国际证券等机构期间,他积累了全市场多行业研究经验,尤其在硬科技领域形成了深厚的专业积淀。
其投资理念可概括为"专注高质量成长,动态均衡行稳致远"。他认为成长股不等同于科技股,核心是挖掘ROE持续改善、收入与利润稳步增长的"真成长"标的;投资策略上以动态均衡为主,聚焦"行稳致远"的优质企业;个股选择采用全市场自下而上精选模式,既重视经营成长的持续性与确定性,也看重企业文化、战略执行等软实力,擅长挖掘存在认知差的潜力牛股。这种兼顾深度与广度、平衡成长与风险的投资风格,使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均能取得稳健回报。
从长期业绩表现来看,李文宾管理的基金在同类产品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以永赢科技驱动混合C为例,截至2025年10月31日,他自2024年9月9日任职以来,基金业绩大幅跑赢基准(基准收益率63.95%);另一只代表作永赢锐见进取混合C$永赢锐见进取混合C$ $永赢锐见进取混合A$ ,自2025年1月23日成立至2025年10月31日,取得了66.20%的惊人收益,远超19.63%的业绩基准,充分印证了其精准的产业判断与个股筛选能力。

三、代表基金测评:聚焦硬科技,把握成长红利
1. 基本情况:永赢科技驱动C是聚焦科技赛道的中高风险混合型基金,成立5年规模7.04亿,近3年业绩排名前10%,但波动率高于同类。现任基金经理李文宾具备丰富的科技产业研究经验,通过高频调仓把握行业轮动,重仓通信、电子等硬科技领域,适合能承受较高波动、看好科技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投资者。
2. 业绩表现:长短期业绩分化明显,波动性需重视
短期爆发力:近1年收益率44.17%(同类前
17.57%),受益于AI算力、光模块等细分领域行情。但同期最大回撤20.75%(同类前82.11%),夏普比率1.34(前42.85%),显示收益获取伴随较高波动。
中长期持续性:近3年累计收益46.56%(同类前9.99%),年化夏普比率0.41(前16.97%)证明科技赛道中长期配置价值。但最大回撤40.45%(前66.21%)显著高于同类,需关注极端行情下的风险控制能力。
$永赢科技驱动C$ $永赢科技驱动A$
3.持仓特征
行业配置:前四大行业占比67.4%(通信+电子超50%),深度布局光模块(中际旭创9.25%)PCB(沪电股份4.73%)、军工电子(七—二6.17%)等硬科技细分领域。
个股组合:前十大重仓占比67.4%,包含天孚通信(9.25%)、源杰科技(10.07%)等高弹性标的,202503新增德科立(7.06%)反映对光芯片国产替代的布局。
交易风格:近3年年化换手率36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通过积极调仓把握科技细分赛道轮动机会,但需关注交易成本对收益的侵蚀。
4. 投资运作:基金长期聚焦硬科技领域,基于中期产业趋势布局,不做短期催化驱动的板块轮动。李文宾接管后,前十大重仓股集中于人工智能相关标的,重点布局AI产业链供需矛盾紧张环节及新技术突破方向。调仓逻辑基于产业技术演进,如参考光伏产业从PERC到TOPCon再到异质结的技术迭代路径,聚焦0到1突破的新兴领域。仓位管理方面,根据产业风险收益比调整,核心考量产业发展阶段、供需矛盾、估值水平等基本面因素,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四、核心问答解析:解码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
(一)科技股调整性质与后续机会
针对近期科技股集体调整,李文宾明确表示这属于短期调整,而非AI泡沫破裂导致的中长期下行,与年底资金高低切习惯相关,但更深层原因是AI主线内部的产业趋势切换——9月前市场聚焦AI资本开支链(光模块、PCB等),9月后转向存储、储能、电力设备等领域,是在AI创新周期不同阶段的新旧矛盾切换,而非向消费、金融等板块的跨风格切换。
对于2026年科技投资机会,他认为科技股作为本轮市场核心主线的地位不会改变,机会集中在三方面:一是AI产业链新供需矛盾关键节点,如存储设备(全球将进入产能扩张周期)、美国电力能源缺口相关中国企业、国产算力产业链(新一代芯片);二是AI新产业趋势,如高端光源、OCS、DCI及制造业与大模型结合的应用落地;三是行业拐点领域,如具身智能、6G、核聚变等。
(二)重点板块投资逻辑解读
1. 军工板块:投资逻辑在于科技创新决定发展上限,军工产业保障生存权与发展权。当前全球军工进入2.0阶段,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替代电子化、机械化成为主流,军工智能化(机器狼)、无人化(无人机、无人战艇)、信息化领域正处于0到1快速放量阶段,风险收益比友好,成长空间广阔。
2. 通信板块:当前通信板块未高估,处于类似1995年美国互联网发展阶段,估值与收入、利润、订单增速匹配,且有成熟商业模式支撑,区别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大科技、军工通信板块估值整体可控,龙头公司PE在15-25倍,2026年AI新供需矛盾领域公司估值仍处低位,技术验证后估值提升空间较大。
3. 周期板块:看好美国经济上行驱动的工业金属机会,有色金属中电解铝(全球无新增产能、俄铝退出西方市场)、铜(长期资本开支不足,AI数据中心铜缆需求旺盛)供需矛盾将加剧,价格与企业盈利有望改善;化工板块因2024-2025年仍有新增产能投产,产能消化需更长时间,弹性暂时有限。
(三)基金运作关键问题
1. 板块轮动策略:基本不做短期催化驱动的轮动,调仓基于中期产业趋势与技术演进方向,聚焦当下最可能实现0到1突破的新技术、新方向。
2. 主动型基金投资科技行业优势:一是诸多科技创新新方向无对应指数,主动基金可提前布局;二是能精准挖掘中小市值公司的突破机会,在产业方向判断与个股筛选上更具灵活性。
3. 小盘股投资逻辑:前期受益于AI周期的大市值龙头公司2025年进入产能释放周期,将面临竞争与通缩压力;而中小企业更易把握新技术趋势实现快速成长,筛选逻辑聚焦制约AI及硬科技产业的卡脖子环节,选择技术具备突破潜力、符合产业新趋势的标的。
五、总结:把握科技革命红利,坚守长期成长价值
通过本次天天基金调研团活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李文宾的投资体系与管理能力,更清晰把握了当前资本市场的核心脉络。在全球AI产业加杠杆、国内政策护航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股成为本轮牛市核心主线是产业发展与资金流向的必然结果。
李文宾管理的永赢科技驱动混合、永赢锐见进取混合等产品,凭借"聚焦硬科技、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基于产业趋势调仓"的运作模式,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表现。从数据来看,永赢锐见进取混合C成立不足一年收益率达66.20%,永赢科技驱动混合C在其管理期间大幅跑赢基准及同类平均,充分证明了其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与个股筛选能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把握科技投资机遇需要克服短期市场波动的干扰,聚焦产业长期趋势。李文宾的投资理念给我们重要启示:一是要关注真成长标的,聚焦ROE持续改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二是要把握产业创新周期,布局0到1突破的新兴领域与1到10扩张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三是选择具备产业深度与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借助专业力量穿越市场周期。
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落地与AI产业持续扩圈,量子科技、氢能、脑机接口、集成电路等领域有望诞生新的投资风口。在这场科技革命与资本市场重构的历史机遇中,坚守长期主义,聚焦优质基金与优质标的,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当然,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在充分了解产品特征与投资策略的基础上参与布局。#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 #科技小登大揭秘#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创作扶持计划# @永赢基金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永赢科技驱动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