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 旅途见“芯”光:半导体复苏的烟火气观察
这个国庆,我放弃了热门景区,选择自驾穿梭于长三角的科创产业园与周边城镇。本想在慢节奏中放松身心,却意外在沿途捕捉到半导体产业复苏的鲜活印记,也让我对四季度重点关注的半导体赛道有了更真切的感悟,更懂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所锚定的投资价值。
旅途第一站的科创园区门口,几辆标注“恒温气垫运输”的无人驾驶车正缓缓装卸设备,围观者里有不少工程师模样的人在热议。司机师傅说,这是给园区里半导体企业送设备的专用车,今年这类车辆比去年多了近三成。入园参观时发现,中微公司的厂房正加班赶工,公告栏显示其Q2营收同比增长超50%,合同负债激增162.4%,足见订单旺盛。这种忙碌景象,打破了我对半导体行业“周期寒冬”的固有印象。
行至古镇民宿,老板的智能客房系统让我眼前一亮:语音控制的灯光、自动调节的温湿度,核心模块竟标注着“海光信息”字样。老板坦言,今年民宿升级的智能设备里,国产芯片占比从去年的20%涨到了50%,性能不输进口货。这让我想起数据显示,国产GPU厂商市场份额正从25%向50%突破,寒武纪等企业营收更是呈数倍增长,国产替代已不是空谈,而是渗透到生活场景的现实。
返程时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令人惊讶。充电员介绍,现在新上市的国产新能源车,每辆芯片用量能达到1600颗,智能车型更是超过3000颗,比燃油车翻了好几倍。这背后是比亚迪等车企加速自研芯片,三安光电等企业实现车规级产品量产的支撑,也印证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对芯片需求的拉动作用。$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

这些旅途观察,恰好呼应了半导体行业的三大核心驱动力。从园区的设备需求爆发,到民宿的国产芯片应用,再到新能源汽车的芯片增量,可见行业已从下行周期进入复苏阶段。而3440亿元的大基金三期加持,更让设备、材料等“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有了坚实后盾。
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四季度坚定关注半导体赛道,并青睐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它跟踪的指数覆盖全产业链,北方华创、中芯国际等重仓股正是国产替代的核心力量,且C类份额低费率、高流动性的特点,很适合普通投资者布局。
旅途落幕,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芯”变化仍在心头激荡。半导体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重塑生活的核心力量。在周期复苏与国产替代的双重风口下,这样的赛道值得长期布局,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正是捕捉这份“芯”机遇的优质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