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背后:四家芯片大厂倾销幅度达300% !
_ 东方财富网
2025年09月20日 03:59
一则反倾销公告,拉动国内模拟芯片上市公司股价的一波涨势。
近日,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被调查的产品种类包括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调查指向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这四家美国模拟芯片大厂。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是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压低和抑制了国内产品销售价格,对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害。
在反倾销调查公告发出后的首个交易日(9月15日),国产模拟芯片板块表现活跃,其中龙头股圣邦股份(300661.SZ)涨停,上海贝岭(600171.SH)涨停,行业头部厂商纳芯微(688052.SH)、思瑞浦(688536.SH)涨幅也均超过10%。
对于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更多内情,调查申请方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协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不方便透露更多,以商务部披露的信息为准。同时,记者联系采访被调查的美国四家模拟芯片公司对此有何回应,德州仪器、亚德诺、安森美方面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这一方面表明国内相关产业受到倾销的影响,另一方面表明国内相关企业已具备相当供给能力。反过来观察,“其实也说明国内企业已经有相当能力了,国外才降价倾销。”国内工业智能化领军企业中控技术副总裁陆卫军表示。
低价倾销导致国内部分领域价格战
据了解,此次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出。商务部称,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模拟芯片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此次申请调查的产品为相关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前者包括应用于汽车、工业等领域的CAN、RS485、I2C、数字隔离器芯片等,后者包括低边驱动、半桥/多路栅极驱动、隔离栅极驱动。
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供的申请书,美国企业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等公司,在对中国的相关产品进口量累计增长37%,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压低和抑制了国内产品销售价格,对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害,包括毛利率低、开工率低等问题。
该协会所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申请调查期内,四家厂商原产于美国的被申请调查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下降,整体平均降幅超50%,部分细分产品的价格降幅更突破55%;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STS)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总计794.3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约占三分之一。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对于本次反倾销调查,思瑞浦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的价格战。
有个插曲值得一提,就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缺芯”。“此前疫情导致的供货紧张,市面价格都变得混乱。”陆卫军提到。
之后,芯片市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客户过度囤货、供过于求的下行周期,厂商开始掀起价格战,模拟芯片领域更是重灾区。2023年期间,德州仪器、亚德诺都曾下调过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国内厂商为竞争出货,也纷纷跟进。
陆卫军表示,在工业领域他们经常会用到CAN、RS-485、I2C、光耦等接口类模拟芯片,以上4家美国模拟芯片公司规模巨大,全球市场集中在他们手上,成本可以做得很低。在他印象中,近两年来他们的产品价格逐年下降,“一般有国产好的产品,它们就大幅度降价”。
前述思瑞浦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如果此举最终落实,部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芯片可能面临反倾销税,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并有助于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表示,如果针对美国模拟芯片出口企业开展的此次反倾销调查,在经过证据核查、多方意见征询及完整法定流程后,最终正式裁定其存在实质性倾销行为,且该倾销行为已对中国国内模拟芯片产业造成明显损害或产生损害威胁,那么中国或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及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对从美国进口的涵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的模拟芯片产品,征收数额较高的高额反倾销税。
中信证券认为,近年来德州仪器等海外大厂扩产的同时在国内市场广泛采取降价策略以抢占丢失的市场份额,导致模拟芯片领域的国内外厂商盈利均承压。目前商务部启动反倾销调查,有望进一步推动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加速,更多厂商有望受益。
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美国在先进制程芯片方面限制中国,又在成熟制程芯片对华倾销——这都是贸易中的歧视行为。因此,我国商务部也对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国产模拟芯片突围
据了解,模拟芯片的核心功能是处理连续的物理信号,如声音、光线、温度等,实现信号的感知、转换、放大与调节,是实现“物理信号”和“数字信号”转换的关键枢纽。
模拟芯片主要可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应用场景广泛,小到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到汽车、工业领域的控制及通讯设备,都需要使用大量模拟芯片。
与CPU、GPU等计算芯片依赖先进制程(10nm及以下更小尺寸)不同,模拟芯片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尺寸)。在模拟芯片中,130nm、180nm是主流工艺,最先进可达28nm。
此外,国内外模拟芯片厂商的运作方式也不同。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是IDM模式,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能更好地控制工艺、成本和产能,而国内厂商普遍采取只设计不生产的“无晶圆厂模式”(Fabless),交由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晶圆厂代工生产。
在中芯国际第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联合CEO赵海军表示:“按平台看,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其中,广泛应用于手机快充、电源管理等领域的模拟芯片正处于国内产品加速占领市场阶段。”
国内经过多年发展成熟制程,在模拟芯片领域,已迅速崛起了圣邦股份、恩瑞普、杰华特、纳芯微、南芯科技这些行业龙头。
“模拟芯片不光需要经验,还和制造工艺、流程、材料关系很大。比如说像亚德诺、德州仪器,它们都有自己的晶圆厂,是IDM模式。所以在一些关键性能上,比如模拟芯片的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做得就比国内好。”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表示。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申万)半导体行业营业收入实现3212亿元,归母净利润近245亿元,同比增长约三成。尤其是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了约4倍,其中34家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上市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从营收增长来看,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企业包括:希荻微、思瑞浦、纳芯微、杰华特、芯朋微、美芯晟、赛微微电、富满微、上海贝岭、南芯科技、圣邦股份、帝奥微、英集芯、芯海科技,其中同比增长超过30%的有:希荻微、思瑞浦、纳芯微、杰华特、芯朋微、美芯晟、赛微微电,思瑞浦、晶丰明源等则大幅度扭亏。
以“A股模拟芯片第一股”圣邦股份为例,2017年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上市市值仅25.76亿元,当年营收只有5亿元左右,净利润不足1亿元。而今,公司市值已超500亿元,2024年年营收达到33亿元,净利润则超过5亿元。
资深芯片行业人士陈启认为,谁能成为国内“模拟芯片一哥”的判断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的SKU数量,也就是所谓料号,因为模拟芯片的行业增长需要靠产品的数量堆起来,产品线多营收就会上来;二是模拟芯片行业是有很大的收并购机会,这是快速做大做强的方法,但这很考验收购方管理层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能力。
“反倾销措施旨在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确保所有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张国斌表示,本次对原产地美国的接口和栅极驱动类模拟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是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本土模拟IC企业可以健康成长。
“但是,本土模拟厂商不能把反倾销调查当成自己的护身符,也需要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因为系统客户需要打造稳定可靠的用户体验,他们不一定把价格作为唯一的采购标准。”张国斌警示道。
因为美国此前对华芯片政策重点限制先进制程出口,而中国在国内多年来主要发展成熟制程芯片产业。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