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朱金钰,负责黄金、能化和纳斯达克海外市场机会的研究,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也很喜欢能在这个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并交流评论。

近期国际油价重挫,表面看是地缘博弈、库存数据等短期扰动,但深层次反映的是全球经济预期重构与能源供需格局的再平衡。作为专业投资者,需从以下三个维度系统性拆解核心矛盾(数据来自wind,截止2025年4月30日):
一、宏观需求引擎失速,衰退预期自我实现
1. 制造业PMI与信贷脉冲共振下行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其中欧元区制造业PMI跌至45.6(前值46.5),美国ISM制造业指数48.5(预期49.2)。更关键的是,全球信贷脉冲(信贷增速/GDP增速)已转负至-1.2%,创2008年以来新低。这种"金融条件收紧-实体需求收缩"的负反馈,直接导致工业用油需求增速从Q2的1.8%下修至Q4的0.3%。
2. 中国炼厂开工率断崖式下跌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其地炼开工率已从75%腰斩至38%,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利用率仅32.7%。这种结构性变化,本质是新能源替代(风光发电占比突破18%)与战略储备补库周期结束的双重挤压。
二、供给端结构性失衡,OPEC+陷入囚徒困境
1. OPEC+产量纪律的瓦解
沙特12月产量增至905万桶/日(环比+12万桶),超出减产配额15万桶;俄罗斯12月海运原油出口量318万桶/日,连续3个月高于承诺上限。更危险的是,安哥拉宣布退出OPEC后,其2024年产量反而增长8%至118万桶/日,印证了"囚徒困境"下成员国追求市场份额的必然性。
2. 美国页岩油成本中枢下移
Permian盆地新井盈亏平衡点已降至42/bbl(2023年为55/bbl),导致美国原油产量维持在132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补库进度仅完成38%,剩余62%的补库需求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隐形供应源。
三、金融属性与地缘溢价双杀
1. 美元实际利率与油价的镜像关系
10年期TIPS收益率突破2.3%,创2009年以来新高。历史数据显示,当美元实际利率>2%时,油价年均跌幅达27%。这种"金融紧缩-商品估值坍缩"的传导机制,在2022年美联储暴力加息周期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2. 地缘风险溢价急速出清
红海危机对油运的实际影响仅0.8美元/桶(远低于市场前期定价的5-8美元/桶),而伊朗核协议重启谈判导致其200万桶/日的潜在供应增量重新计价。这种"预期差"的修正,直接导致Brent-WTI价差从4.2美元收窄至1.8美元。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