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 自2020年2月成立以来,凭借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布局和精准把握,已成为科技主题基金中的佼佼者。截至2025年11月,该基金规模约5.69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78.48%,近一年收益率高达60.62%,显著超越业绩基准和同类平均水平。基金经理张林采用"A+H双市场布局"策略,聚焦半导体、AI芯片等硬科技领域,同时通过港股通覆盖创新药、互联网应用等科技应用场景,实现了科技产业链的全覆盖。

一、基金基本信息与投资策略

先说说基金经理张林: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经济学硕士背景,自2020年2月12日起管理该基金。其投资策略可概括为"产业趋势+个股深度"的双轮驱动,采用"价值为本、成长为重"的投资理念。具体而言,张林通过"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与"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相结合,一方面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势和证券市场环境,确定资产配置比例;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价值评估框架,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增长潜力和市场估值水平,寻找具有增长潜力且价格合理或被低估的股票。
在科技主题界定上,该基金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基金经理特别注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评估,重点考察核心技术自主产权、研发体系效率、成果转化能力等关键指标,确保投资标的具备真正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投资组合结构与持仓特点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个人认为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的投资组合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分布高度聚焦科技核心领域:境内股票投资以制造业(半导体)为主,占比53.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1.79%。港股通投资则覆盖信息技术(19.35%)、医疗保健(15.83%)、非日常生活消费品(9.16%)、通信服务(6.49%)等多领域。整体而言,半导体行业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占比超60%(境内+港股),体现了对国产替代和AI算力需求的深度布局。
持仓集中度较高但动态调整灵活: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50%以上,集中度较高,但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进行动态调整。例如,2025年第一季度,基金将配置重点从海外算力产业链转移至国内算力需求和应用;第三季度则适度调高权益仓位,配置于医药生物、高端制造等行业,并对前期涨幅居前股票止盈 。
A+H双市场深度布局:境内重仓股以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企业为主,如中芯国际(9.15%)、华虹半导体(8.14%)、北方华创(7.66%)、中微公司(7.32%)等 ;港股通则布局了阿里巴巴-W(5.03%)、腾讯控股(4.97%)等科技龙头,以及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这种双市场布局既抓住了A股科创板的高成长性,又利用了港股通的流动性优势,实现了科技产业链的全覆盖。

高配科创板与港股通标的:基金在境内重点配置了科创板半导体企业,如中科飞测(5.69%)、芯源微(5.48%)等;港股通投资金额达28,536,029.00元,占基金净值比例51.89% 。这种配置策略使基金能够分享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红利,但也带来了较高的波动风险。
三、历史业绩表现与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差异显著,短期业绩不理想而中长期排名相对优秀。近一年收益率达46.02%,是平均同类收益的一倍;近三个月收益8.69%,表现优秀。这种差异反映了科技板块的高波动性和基金的主动调仓能力。

基金的高收益与高波动并存,体现了科技主题基金的典型特征。其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89%以上,高于同类平均(86.74%),进一步解释了高收益与高波动的关联 。
波动率方面,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率标准差约为1.60%,年化波动率约23% 。虽然波动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通过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的对比,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效。特别是在2025年第三季度,基金利润达1.97亿元,净值增长率44.6%,规模增至5.69亿元,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四、基金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是硬科技全产业链布局。基金采用"A+H双市场布局"策略,境内聚焦半导体制造与设备,港股补充AI应用、创新药等,实现了科技产业链全覆盖 。这种布局既抓住了半导体国产替代的产业机遇,又利用了港股科技龙头的国际化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投资视角。境内重仓股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等半导体龙头企业,形成了从半导体材料、设备到芯片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覆盖 ,充分把握了国产替代和AI算力需求的产业趋势。
二是灵活的资产配置与动态调仓。基金在资产配置上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89%以上,同时通过港股通和科创板的配置比例调整应对市场波动。基金经理会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竞争格局和增长潜力调整配置,例如2025年第三季度降低了智驾和新消费领域的配置,增加了医药生物和高端制造的布局 。这种动态调整能力使基金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捕捉投资机会,规避风险体现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
三是专业的投研支撑与风险控制体系。作为管理规模超8900亿元的头部机构,招商基金为该基金配备了行业领先的"宏观-中观-微观"三级研究框架,借助大数据分析与AI模型精准预判产业趋势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一方面通过大类资产动态调整规避系统性风险,将股票投资比例稳定在60%-95%的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建立了严密的过程管控机制,通过波动率模型事前预警风险,事中严格控制行业偏离度,事后实现风险收益的优化平衡。
四是低门槛参与硬科技投资。基金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低门槛参与科创板和港股科技投资的渠道。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门槛较高,要求2年交易经验且资产不低于50万元 ,而通过该基金,投资者无需开通股票账户即可参与科创板投资。同时,基金的投资范围兼具广度与深度,既涵盖沪深市场各板块股票及存托凭证,还可参与港股通标的投资,有效解决了中小投资者参与硬科技投资"选股难""开户繁"的痛点。
五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基金经理张林本人持有该基金超百万份,实现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同时,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长期保持在30%以上 ,表明专业机构对基金的认可。这种利益绑定机制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促使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长期业绩表现。
五、基金风险特征分析
任何一只基金都是收益和风险并存的。风险因素也不能忽视,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该基金投资行业一些风险特征:
行业集中风险:基金半导体行业占比超60%,若该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
流动性风险:科创板流动性较弱,港股通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影响大额申赎的效率 ;
技术迭代风险:科技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若投资标的未能持续创新,可能导致投资价值下降 ;
政策风险:科技创新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行业发展和企业盈利能力;
市场波动风险:科技板块波动性较高,短期可能出现较大回撤,如2025年11月单日下跌4.35%。
基金经理张林在2025年11月的持仓调整中,增加了生物医药和消费股的配置,减少了半导体和部分港股的持仓 ,这表明基金在保持科技主题的同时,也在尝试分散风险,应对市场波动。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种动态调整能力是基金的重要优势。
六、未来展望与配置价值

展望未来,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在国产AI崛起和科技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从政策层面看,国务院于2025年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培育自主可控基础大模型的战略目标 。从技术层面看,国产AI实现了从单点创新到全产业链协同的跨越,算力端、算法端和应用端均取得显著进展 。从市场层面看,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为科技主题基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个人总结基金在以下三个方向具有投资优势:
算力军备竞赛。随着AI大模型训练需求增加,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大,基金重仓的半导体企业将直接受益 ;
AI应用落地。AI技术在医疗诊断、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商业化加速,基金通过港股通布局的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等科技龙头将分享应用红利;
国产替代机会。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基金重仓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凭借其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理解和前瞻布局,以及灵活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参与中国科技革命的优质工具。对于能够承受较高波动、看好科技创新长期发展的投资者而言,该基金值得长期关注和配置。但也需注意,科技板块波动性较大,短期可能出现较大回撤,可通过定投方式平滑波动,分享科技成长的长期红利。
#沪指跌破3900点关口! 如何应对?# #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 #银行股逆势走强!行情逻辑是什么?# #4000点 该恐高?还是怕踏空?#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华为将发布AI领域的突破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