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进入11月之后,我们的大A市场加剧震荡,每一次踩上4000点,就会来一个猛烈的回调。我自己的账户收益也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一个账户收益快要被今年的大盘涨幅超越了。我一方面做着调仓换股,一方面也在关注是否有新的主线登场。回调我不难受,难受的点在于:此前领涨的科技板块热度也略有消减,下来是否继续原来的操作思路。
为此,我也感到略有迷茫。或者说,我需要有更专业人士,来支撑的对科技板块的信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参与了天天基金调研团,听招商基金张林经理的路演,对我来说,也算是一场及时雨。
基金经理也跟着我一起探索这样的问题:当喧嚣出现平复,观念不统一的时候,哪些才是真正值得长期坚守的?
我借着路演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和科技一起成长
张林经理的投资方法论核心可以概括为:在确定性“产业趋势”的加持下,精选具备强大竞争“壁垒”的优质公司。
1. 尊重趋势,与时代共舞
张林经理对“趋势”的解读,超短期热点。他的思路比较清晰:我们正站在以AI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时间点。他的乐观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分歧点,例如AI投资的回报率(ROI)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这种清醒的认知,使其能够避开概念炒作的陷阱,去挖掘趋势中最具实质性的投资机会,如AI算力产业链、半导体国产化替代等硬核领域。
2. 坚守壁垒,寻找“硬核”公司他的路演中,我理解是把科技行业的投资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技术和商业模式萌芽初期,行业格局未定。此时,他更看重公司的“卡位”能力,包括其技术路径的领先性、先发优势以及管理团队的远见。
这一点,很需要基金经理的前瞻性眼光和逻辑推演能力。
第二个阶段:当技术路线明朗、需求开始爆发,投资的关键则转向验证公司的“硬实力”,如技术护城河、规模效应和订单获取能力。此时,业绩的兑现就是核心。
这套动态调整的选股框架,确保能够在不同阶段都能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标的。

二、 投资理念分析
深知科技投资的高波动特性,张林经理在组合管理上展现出了高超的“平衡艺术”。他的策略可以概括为“核心-卫星”策略:
核心部分——将主要精力聚焦于3-4个最具爆发潜力的行业方向(如AI算力、半导体),进行深度研究和重点配置,旨在充分捕捉核心产业趋势带来的主升浪收益。(这个跟我之前自己的想法一致,感谢基金经理给我的信念带来支撑)
卫星部分——配置其他相关性较低的资产,包括用于应对宏观波动的防御性仓位,以及作为“预备队”的潜在储备标的。这部分资产起到了平滑波动、增强组合韧性的关键作用。(我的理解:也算是降低风险)
这种构建方式,使得他的组合既保持了科技基金应有的锐度和进攻性,又通过适度的分散降低了单一主题失效的风险,体现了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的成熟投资观。
三、 未来展望:坚定看好中国核心科技资产的“重估”
对于近期科技板块的回调,张林经理的判断展现出了长线投资者的定力。他认为这更可能是“上涨途中的洗盘”,而非行情的终结。其信心的根基,来自于对中国科技产业实力系统性提升的深刻认知。
他重点指出了两大存在“预期差”的领域:
半导体国产化:国内在先进制程和半导体制造技术上的持续突破,正在加速改变市场的悲观认知,产业链相关公司正迎来历史性的价值重估机遇。
AI应用落地:他客观地指出,国内外AI应用均处早期,但国产模型能力(如DeepSeek)正快速追赶海外。他建议投资者关注“token调用量”等真实反映应用活跃度的先行指标,而非被短期情绪左右。他看好国内“小步快跑”的务实风格,认为在算力和应用层面,市场的认知都慢于产业的实际进展。
四、 产品与业绩表现:用实力说话的“科技利器”
理念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业绩来验证。张林经理管理的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基金,正是其投资思想成功实践的缩影。

作为投资人,我们当然更希望基金能给我们带来超额收益,从基金过往业绩来看,确实是当下市场环境中的“梦中情基”。
我觉得更为迷人的点在于,在科技板块整体遭遇逆风的年份,基金展现出较强的抗跌韧性。这一点太重要了,科技板块给人的诟病就在于起落幅度太大,容易做过山车。加上最近的市场回调,科技板块的认可度有所下降,那么稳健保持收益,就很重要了。
另外,在市场转暖时,基金又能迅速抓住机遇,实现净值的强劲反弹。这种“熊市抗跌,牛市能涨”的特征,恰恰印证了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也符合大多数投资人对基金的“审美要求”:有点突出,缺点可控。
在当前市场迷茫、科技热度略微消减的时分,选择这样一位具有战略定力和成熟方法论的基金经理,或许正是我们应对波动、赢得长期回报的智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