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
“在科技投资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作为一只聚焦科技创新赛道的高弹性基金,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代码:008656)在张林经理管理的5年又258天期间,创造了任职回报80.4% 的业绩。
2025年10月23日我参加了招商基金张林经理的调研,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只科技基金的面纱,探寻其在机遇与波动之间的平衡之道,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科技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分析与四季度布局策略
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逻辑: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含“科”量的持续提升。根据证监会数据,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市值总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A股市值前50名的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已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接近半数。这一结构性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正从传统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加速完善。科技创新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中国经济发展已实现从依靠劳动力红利、工程师红利向科技创新红利的跨越。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趋势不断增强,为科技投资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商业反哺”的良性循环,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半导体设备,从终端应用到智能驾驶,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相互共振,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技企业的业绩兑现能力也在持续改善。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多家科技类上市公司盈利表现亮眼。例如,寒武纪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43倍,实现扭亏为盈;工业富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均超过35%;光模块“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5.68%、69.4%、37.46%。这些数据表明,科技板块的上涨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而是有基本面支撑的价值重估。
四季度科技板块布局策略:
1、把握科技内部“高切低”机会。
经历前三季度的大幅上涨后,四季度科技板块内部可能出现分化与再平衡。历史经验显示,当年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行业,在四季度的涨幅排名通常靠后。东吴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刚预计,市场风格在四季度会迎来再平衡过程,科技风格内部将迎来“高切低”,行情从上游算力硬件的“一枝独秀”转向泛AI分支的“多点开花”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低位科技股分支,如AI应用、消费电子等估值相对合理的领域;二是业绩确定性高的细分赛道,如光模块、PCB等受益于全球AI浪潮和国产替代加速的领域。随着各行业“人工智能+”细则陆续出台,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AI应用有望迎来爆发临界点。
2、均衡配置与风险控制:
四季度市场风格可能更趋均衡,投资者应在保持科技主线的同时,适当关注“反内卷”政策下的周期品机会。科技制造领域竞争激烈,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格局。因此,在投资科技企业时,应更加注重企业质量,选择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盈利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于估值过高的部分科技股,投资者应保持适度谨慎。需警惕部分科技股估值偏高带来的调整压力。建议投资者注重基本面研究,寻找那些真正具备成长潜力、各项指标向好的科技股,同时对于经过前期快速拉升的个股,要做好回撤预防,可采取逢低吸纳策略进行中长线布局。
3、聚焦产业趋势与价值发现:
四季度科技投资应围绕产业趋势展开,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AI发展正从“算力驱动”转向“应用驱动”。创意生成、数字营销、代码编程、客服接待等领域已成为AI技术落地最快、应用最成熟的赛道。同时,在AI算力产业链中,光模块、PCB等细分领域受益于全球AI浪潮和国产替代加速,具有稳固的基本面支撑。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半导体、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发展提速,技术持续突破。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多家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埃斯顿、宏英智能等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随着特斯拉等巨头推进量产,机器人市场有望被进一步激活。科技自立自强与国产替代:信创产业替代进程加速,OA、门户、邮箱等通用软件已实现全面替代;ERP等工业软件“能替就替”;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类软件替代也在加速。这一趋势下,国产EDA、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企业将直接受益。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对于普通投资者,参与科技板块投资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于不熟悉的领域,遵循“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的思路,通过配置优质科技主题基金或采取定投方式,高效分享科技产业发展红利;二是采取“聚焦主线+均衡配置”策略,既抓住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等长期看好的大空间方向,也适当布局左侧的底部拐点型机会。四季度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包括:海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部分科技股估值偏高带来的调整压力以及全球地缘冲突风险。投资者应保持适度谨慎,通过分散投资、控制仓位等方式管理风险,同时特别关注成交量的变化,若持续缩量可能预示调整压力。在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政策支持持续加力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投资者应以长期视角看待科技投资,把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和理性投资,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长期回报。
第二部分: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008656)深度测评:科技赛道的犀利猎手。
1 基金概览与产品定位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代码:008656)是招商基金旗下的一只主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0年2月12日。作为一只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主题基金,其合同规定投资于科技创新主题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股票资产占比为60%-95%,并可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港股(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0%”,充分体现了其跨市场、多维度的科技投资视野。截至2025年10月最新数据,基金规模为2.46亿元,属于灵活操作型产品,由从业超10年的资深基金经理张林管理。
2 历史业绩分析:卓越的超额收益能力
2.1 业绩表现: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自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一年,展现出惊人的业绩爆发力。
截至2025年10月27日数据,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63.54%,近一年收益率更是达到66.46%,大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和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从时间维度看,该基金不仅短期表现优异,中长期业绩同样可圈可点。近三年年化收益率为13.34%,超越80%的同类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为11.51%,显示出持续的赚钱效应。

2.2 排名与稳定性
在同类基金排名中,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始终位居前列。过去一年在412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319|4397位,处于前7.3%的领先水平。

不过,该基金的波动性也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近一年最大回撤为-18.51%,仅超越24%的同类产品,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4%,同类排名3211/3880,表明其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波动风险。
3 风险收益特征剖析
3.1 风险调整后收益尽管波动较大,但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的风险调整后回报依然令人满意。近一年夏普比率高达1.9,超越78%的同类产品,表明单位风险带来的回报极具竞争力。这一数据在主动科技主题基金中属于上游水平,体现了基金经理优秀的风险收益平衡能力。
3.2 业绩持续性分析:
通过分析该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我们发现其在科技股行情向好时能够显著跑赢市场,如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12.79%,大幅超越业绩基准。同时,在2024年三季度市场调整期间,基金仍实现6.23% 的正收益,展现出一定的抗跌性。这种表现与基金经理张林灵活调整仓位的能力密切相关。根据定期报告,其股票仓位在不同季度间在89%-94%之间灵活调整,既确保足够的风险暴露,也保留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4 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
4.1 基金经理张林的投资理念张林拥有超过1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管理该基金已超过5年,任职期间累计回报达80.4%。其投资理念可概括为“价值成长”,即在合理估值基础上追求高成长性,重点关注企业的技术壁垒、盈利模式和行业地位。从实际操作看,张林的投资策略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产业趋势把握精准:早在2024年四季报中,他就明确指出“泛人工智能发展依旧是科技行业的发展主线”,并提前布局推理端算力建设和应用推广领域。跨市场配置灵活:基金港股配置比例最高可达50%,实际持仓中港股通标的占比显著,充分利用港股科技股估值优势。组合集中度适中: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50.52%,属于中等集中度水平,既保持重点突出,又适当分散风险。
4.2 实际运作案例分析:
2025年上半年,基金准确把握了AI应用从训练到推理的转变趋势。2024年四季报显示,其第一大重仓股为寒武纪,占比5.8%;而到2025年中期,前十大重仓股已转变为泡泡玛特(7.95%)、小米集团(5.28%)、芯原股份(4.69%)等更具应用场景的公司。这一调整体现了基金经理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在AI产业从模型训练转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时点,及时将持仓从底层算力向终端应用倾斜,抓住了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投资机会。
5 持仓结构分析:集中于科技创新产业链布局
5.1 行业配置特征:

根据2025年3季度报告,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的行业配置呈现集中性较高的特点。电子行业占比53.87%。
具体看,基金持仓覆盖了半导体、互联网平台等多个科技细分领域。前十大重仓股中,既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半导体产业链公司,也涵盖了腾讯、阿里巴巴等平台科技企业。

10大重仓股合计63.86%,集中度较高。
5.2 个股选择标准:
从持仓个股分析,基金经理张林偏好选择细分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技术壁垒高:如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龙头,半导体行业关键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成长性确定:如半导体公司作为国产替代代表,受益于国产替代大趋势。估值相对合理:基金选择的科技股并非简单追逐市场热点,而是注重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
5.3 港股投资价值挖掘:
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比例较高,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28.99%。港股配置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生物科技企业以及部分A股稀缺的科技标的,充分利用了两个市场的估值差异和互补性。
6 基金公司实力与支持系统:
招商基金成立于2002年12月27日,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和荷兰投资(ING Asset Management B.V.),兼具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总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投研团队实力雄厚。在科技投资领域,招商基金建立了垂直一体的投研体系,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公司设有专门的科技创新研究小组,深耕TMT、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为基金经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7 基金规模与机构持有情况:截至2025年10月,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合并规模为8.73亿元,属于“黄金管理规模”——既不会因规模过大而影响灵活性,又能覆盖大部分优质投资标的。这一规模对于以中小盘科技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尤为适宜。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达36.63%,表明专业投资者对该基金的认可。机构资金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基金经理实施长期投资策略,避免因短期申赎压力而影响投资决策。

8 风险因素与投资建议:
8.1 潜在风险提示投资者在考虑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时,需注意以下风险:波动风险:科技股本身波动较大,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18.57%,高于同类平均水平,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集中度风险: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过半,个别标的表现对基金净值影响显著。市场风格轮动风险:在价值风格占主导的市场环境中,科技成长股可能阶段性跑输大盘。
8.2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适合以下投资者:长期看好科技创新赛道,寻求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红利的投资者;具备中等及以上风险承受能力,能够承受较大净值波动的投资者;希望布局A股、港股科技龙头,实现跨市场配置的投资者。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建议采取定期定额方式参与,平滑短期波动风险,争取长期稳健回报。同时,该基金可作为投资组合中的进攻型配置,占比建议控制在10%-20%之间,与稳健型资产形成互补。结语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凭借其鲜明的科技投资主题、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灵活的操作策略,在科技创新投资赛道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基金在张林的管理下,不仅准确把握了AI、半导体等科技大趋势,也通过精准的个股选择和适度的风险控制,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回报。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科技革命的高效工具。然而,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投资者应充分认识科技投资的波动特性,以长期视角理性参与,方能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长期红利。
第三部分:本次调研分享的信息:
1、张林构建的投资策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行业为先,个股为主,配置三到四个具备成长性的行业;第二部分配置其他资产,包括应对宏观波动的暂时性资产和潜在储备标的。组合构建的关键在于筛选出具备潜力的行业,保持适当的聚焦和广度,以降低组合波动风险。
2、四季度 AI 算力半导体等细分赛道景气度有望持续。
3、招商科技创新混合未来会聚焦 AI 相关硬件和应用层面,同时关注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创新药等领域。科技板块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AI 链条上游设备、芯片和 AI应用领域以外等。
4、首先,控制波动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选择具有景气周期的行业,避免单一主题投资。其次,招商科技创新混合选股策略分为选行业和选个股两部分,选行业时要关注具有爆发式空间和技术的行业,选个股时要关注竞争壁垒,如技术能力、规模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5、目前主要看好的科技行业是 AI 相关的,包括算力产业链,后面储备 AI+硬件融合。
风险提示:本文为个人看法,不作为投资建议,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008656)是偏股混合型基金,风险等级为r3,科技行业波动较大,比较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天天精华君 , @招商基金 ,@今晚吃鸡2018 ,@天咨操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