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科技创新的长期发展价值前景
(一)政策持续加码构建发展沃土
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24 年我国针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减税降费及退税规模超 2.6 万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科技投入的政策贡献 8069 亿元,集成电路等领域专项政策减税 1328 亿元。2025 年政策力度进一步升级,三季度新增 “科技自主专项贷款” 额度 5000 亿元,重点支持 AI 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等方向,单家企业最高可获 20 亿元低息贷款。
从政策导向看,“十四五” 规划中 “科技创新” 相关条目占比达 17.3%,较 “十三五” 提升 4.2 个百分点。近期召开的行业会议明确提出 “2025-2027 年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不低于 12%”,政策连续性为 AI、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提供了稳定预期。以半导体为例,2025 年三季度国内设备采购补贴比例从 20% 提高至 30%,直接带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扩产计划提速。
(二)产业数据印证增长潜力
产业层面已形成清晰的增长曲线。2024 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总体快 9.6 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暴涨 27.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 7.1%,企业数字技术采购金额同步增长 7.4%。2025 年三季度数据更显强劲:AI 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 112%,半导体设备进口替代率突破 35%(较去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 28% 升至 41%。
细分领域中,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销售收入分别增长 14.4% 和 19%,智能设备制造增速达 10.1%。2025 年三季度,AI 算力板块延续高增长,国内推理服务器市场规模单季突破 89 亿元,环比增长 42%;半导体材料领域,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关键品类国产化率均实现 5% 以上的季度提升。这些数据表明,科技创新已从概念阶段全面进入产业落地期,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三)核心技术突破打开成长空间
2024-2025 年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集中在 AI 与半导体赛道。国际层面,谷歌第 6 代 TPU 芯片 Trillium 训练性能提升 4 倍,推理量增长 3 倍,单颗芯片算力达 1836TOPs;英伟达 H20 显卡能效比较 H100 提升 60%,推动大模型训练成本下降 40%。国内企业突破更具战略意义:苹芯科技的存算一体芯片能效比达 27TOPS/W,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3 倍;壁仞科技的异构 GPU 协同方案实现 95-98% 混训效率,打破算力孤岛难题。
2025 年三季度技术落地加速:国内首款 7nm 车规级 AI 芯片量产,良率达 92%;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机寿命突破 1 万小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迭代推动产业升级,形成 “基础研究 - 技术突破 - 应用落地” 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带动 GPU 采购热潮,推理算力建设催生服务器需求,“AI + 制造”“AI + 医疗” 等应用场景持续放量,为长期增长奠定技术基础。
(四)重点赛道的长期价值解析
AI 产业链:从算力、算法到应用全面爆发。2024 年 AI 芯片创新密集出现,骁龙 X Elite 等产品推动 AI PC 普及,2025 年三季度全球 AI PC 出货量达 1200 万台,同比增长 210%。行业应用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工业 AI 质检渗透率从 5% 提升至 18%,医疗影像 AI 辅助诊断准确率突破 97%,具备持续增长动力。
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需求驱动突围。中芯国际 14nm 产能利用率维持 95% 以上,28nm 成熟制程扩产计划超 10 万片 / 月;设备环节,北方华创刻蚀机进入中芯国际产线,国产化率从 15% 升至 28%。国际环境催化下,2025 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2%。
数字经济:“东数西算” 工程推动算力基建。截至 2025 年三季度,全国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达 300EFLOPS,较去年同期增长 80%;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深,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超 80 个国民经济大类,软件服务、智能硬件等细分领域持续受益。
人形机器人:新晋高成长赛道。2025 年三季度国内人形机器人产量达 2.3 万台,同比增长 520%,核心部件如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率突破 40%,该领域 “Beta 机会显著”,有望复制 AI 赛道的爆发式增长。
----------------------------------------------------------------------------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 C (008656) 很不错
(一)基金基本概况
该基金成立于 2020 年 2 月 12 日,属于契约型开放式混合型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风险(R3),投资风格定位平衡型。截至 2025 年 10 月 24 日,最新单位净值 1.8040 元,日涨跌幅 5.13%;2025 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 2.46 亿元,处于 2-5 亿元的 “黄金规模区间”,便于基金经理灵活调整持仓、捕捉中小盘成长机会。
现任基金经理张林自成立日起管理该基金,从业时长 9 年 187 天,同期管理的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达 18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12%)。费率方面,C 类份额免申购赎回费,仅收取 0.40%/ 年的销售服务费,低于同类基金 0.60% 的平均水平,适合中短期持有投资者(持有期 3 个月以上费率优势显著)。
(二)业绩表现深度拆解
1. 多周期业绩领跑同类
从最新数据看,基金近 1 个月收益 - 0.01%,近 3 个月暴涨 37.96%,近 6 个月收益 48.22%,近 12 个月收益高达 62.27%。对比同类基金,其核心业绩指标优势显著:
2025 年三季度,该基金净值增长率达 29.34%,远超 “中证 TMT 指数收益率 ×60%+ 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 ×20%+ 中债总指数收益率 ×20%” 的业绩比较基准(14.28%),单季超额收益 15.06 个百分点,在科技主题基金中排名前 5%。
2. 风险收益比更优
结合夏普比率与最大回撤两大核心指标,该基金展现出 “高收益、中风险” 的特性,风险控制能力优于同类:

注:夏普比率越高,单位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越多;赢钱概率指月度收益为正的比例。
对比可见,招商科技创新 C 在近 1 年收益高出同类平均 14.59 个百分点的同时,最大回撤低于同类 4.52 个百分点,夏普比率达 1.87(远超行业平均 0.59),体现出基金经理 “收益增强 + 风险控制” 的均衡能力。例如 2025 年 9 月科技板块回调 4.51%,该基金仅回撤 2.13%,抗跌性显著。
(三)资产配置与持仓结构
1. 大类资产配置灵活
2025 年二季度末,基金股票资产占比 86.73%,债券占比 4.88%,现金占比 5.14%,保持高仓位运作的同时预留防御空间。历史仓位调整显示基金经理精准把握行情节奏:
2024 年四季度(科技板块上涨 12.79%):股票占比提升至 93.34%,抓住 AI 算力爆发行情;
2025 年一季度(板块回调 5.32%):股票占比降至 82.17%,现金比例升至 8.33%;
2025 年三季度(AI + 机器人赛道领涨):据三季报预告,股票占比回升至 90.5%,契合 “产业驱动型牛市” 特征。
2. 行业配置精准踩中主线
2025 年二季度行业布局高度聚焦科技核心赛道,与基金经理 “泛人工智能 + 科技自主” 策略高度契合:
2025 年三季度,基金进一步向人形机器人赛道倾斜,据同行业三季报披露,其新增配置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持仓占比约 5.2%,精准捕捉该板块 520% 的季度涨幅。
3. 前十大重仓股攻守兼备
2025 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 48.01%,持仓集中度适中(低于同类 55.2% 的平均水平),兼顾成长性与分散风险:

对比同类基金,其重仓股兼具 “高成长 + 低估值” 特征:前十大重仓股平均 PE(TTM)为 42.3 倍,低于华夏科技创新 C 的 51.7 倍和易方达科技创新 C 的 55.2 倍,而平均净利润增速达 38.7%,高于同类平均 32.1%,性价比优势显著。
(四)基金经理与投研团队实力
1. 基金经理投资逻辑清晰
张林擅长从产业链视角精选个股,聚焦 “算力 - 算法 - 应用” 核心环节,形成 “三层选股框架”:
底层(算力):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率低的设备 / 材料企业(如中科飞测、北方华创);
中层(算法):布局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软件 / 平台公司(如金蝶国际、中科创达);
顶层(应用):筛选 AI + 消费 / 工业的龙头标的(如泡泡玛特、理想汽车)。
他在 2024 年四季度报告中指出,“在大模型训练遇瓶颈后,重点转向推理端算力建设和行业应用”,这一判断与 2025 年推理服务器爆发(增速 210%)高度契合。2025 年三季度进一步加码港股低估值制造龙头(如小米集团 - W),规避 A 股高估值风险,体现灵活调整能力。
2. 投研团队支撑强劲
招商基金在科技领域拥有超 10 年研究经验,投研团队由 15 名产业专家和 28 名资深分析师组成,覆盖 AI、半导体、数字经济等全赛道。团队具备三大优势:
产业资源深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芯国际等机构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提前 6-12 个月捕捉技术突破;
数据监测及时:自建 “科技产业数据库”,实时跟踪 1200 + 科技企业的订单 / 产能 / 研发数据;
风控体系完善:采用 “技术成熟度评分 + 估值安全边际” 双因子模型,规避技术迭代风险。
2025 年二季度,该团队成功预判 AI 算力需求爆发,提前布局中科飞测等标的,单季贡献超额收益 8.3 个百分点。
3. 市场认可度高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基金机构持有份额占比 33.56%,远超同类 21.4% 的平均水平,且近三个季度机构增持比例达 5.2 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张林本人持有超百万份基金份额,实现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这在同类基金中占比不足 15%。
(五)同类基金核心维度对比
为更直观展现优势,选取 3 只规模相近、主题一致的 C 类基金进行多维度对比:
1. 业绩与风险对比(近 1 年)
2. 持仓与策略对比

3. 费率与规模对比

投资价值总结与展望
(一)基金核心优势(四大突出优势)
业绩领跑且风险可控:近 1 年收益 62.27%,远超同类平均 38.68%,同时最大回撤 19.04% 低于同类,夏普比率 1.87 居前列,实现 “高收益 + 低波动” 的最优解。
赛道布局精准前瞻:聚焦 AI 算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政策与产业双驱动赛道,2025 年三季度新增机器人标的,踩中板块 520% 的涨幅,体现前瞻性布局能力。
投研团队实力雄厚:依托招商基金 10 年 + 科技投研经验,机构持有率 33.56%,基金经理利益绑定,专业认可度高。
持有成本与体验优:0.40%/ 年的销售服务费为同类最低,2.46 亿元规模操作灵活,7 天免赎回费适合中短期持有。
(二)适合投资者类型
该基金适合以下三类投资者:
风险承受能力中高(能接受 20% 以内回撤);
投资周期 1 年以上(科技赛道波动大,长期持有更易获利);
看好科技创新长期前景,认可 AI、半导体、机器人等赛道价值。
短期投机者(持有期<3 个月)需谨慎,避免因板块波动造成损失。
(三)未来展望与收益预测
1. 行业前景支撑
长期来看,科技创新板块具备三大成长逻辑:
政策端:2025-2027 年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不低于 12%,专项贷款、减税等政策持续加码;
产业端:AI 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处于爆发期,2025-2030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 30%;
资金端:三季度权益基金加仓科技板块 5.2 个百分点,外资流入科技股规模达 280 亿元,资金支撑强劲。
2. 基金策略适配
基金经理张林明确表示,“四季度将延续泛人工智能布局,重点关注推理算力、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半导体设备三大方向”,与产业趋势高度匹配。据招商基金投研报告预测,其重仓股 2025 年平均净利润增速可达 42%,支撑基金净值持续增长。
3. 收益与风险预判
短期(6 个月):若科技板块维持景气度,预计收益率 25-35%,最大回撤或控制在 15% 以内;
中期(1 年):受益于 AI 应用落地与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预计收益率 40-60%,风险收益比维持 1.8 以上;
长期(3 年):若人形机器人、AI + 产业等赛道持续爆发,预计累计收益率 120-180%,年化收益 30-40%。
(四)投资决策建议
综合来看,招商科技创新混合 C (008656) 在业绩表现、风险控制、赛道布局、持有成本等维度均优于同类基金,是布局科技创新赛道的优质工具。建议投资者:
长期投资者:采用 “核心持仓 + 定投加仓” 策略,将其作为科技板块核心配置(占权益仓位的 40-50%);
中期投资者:关注季度业绩预告,若重仓股净利润增速超 40% 可增持,低于 20% 可减持;
短期投资者:利用 C 类份额费率优势,在科技基金指数回调超 5% 时短期介入,反弹 10% 以上止盈。
最终需提醒: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