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10月23日收盘后,腾讯会议室内,一场聚焦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交流会热度空前。天天基金调研团与招商基金联合举办的活动中,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林的分享引发投资圈热议。其管理的近1年80.16%的收益率背后,是对科技产业"的独特见解及坚定押注。$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OTCFUND|008656)$

这场热度空前的交流背后,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
(1)张林在管基金资产高达25.69亿元,在管基金任期最佳回报更是高达145.71%,仓位始终保持高弹性与低波动的平衡。
(2)其管理的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OTCFUND|008656)近1年收益率达80.16%(9月30日三季报数据),是同期沪深300指数的3倍多;深耕投研15载、执掌基金近10年的张林,正以独特的 “产业洞察 + 估值把控” 策略,成为科技投资领域的标杆人物。

十五年磨一剑:在波动中锚定价值
“科技投资不是追风口,而是做产业的长期同路人。”张林在交流会上的这句话,道破了他十年管理生涯的核心逻辑。从早期深耕半导体赛道,到近年布局泛AI领域,他始终坚持 “产业趋势洞察 + 深度基本面研究” 的双轮驱动模式,在科技创新的高波动中精准捕捉机会。
这种能力源于深厚的专业积淀。拥有15年投研经验的张林,亲历了中国科技产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完整周期,对行业迭代规律有着深刻理解。不同于盲目追逐热点的投资者,他更擅长在行业爆发前夜布局 ——2024年三季度,他提前重仓CPO领域龙头易中天,在估值飙升前精准离场;当市场沉迷于CPO的高涨幅时,他已转向估值更合理的泛AI赛道,这一前瞻性布局让基金在今年实现50.66%的回报(数据截止至10月23日收盘),远超同类平均的22.18%。
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加仓印证了其专业实力。近4个季度数据显示,张林管理产品的机构持仓比例稳步提升,在选证能力、收益率、择时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四项核心指标中均表现优异,仅在成长性资产固有的波动性上略有瑕疵,展现出均衡的投研功底。
复刻林奇智慧:从生活中发现十倍股
“张经理的投资风格,让我想起了彼得林奇。”交流会上,一位资深投资者的感慨引发共鸣。作为富达基金的传奇人物,彼得林奇以 “从生活中发现投资机会”和“平衡成长与估值” 著称,而这正是张林策略的鲜明标签。
林奇曾提出 “要买在餐巾纸上能描述清楚的东西”,张林则将这一理念落地为实操。2025 年二季度,泡泡玛特成为其管理基金的第一重仓股,占净资产比高达7.95%。当被问及选股逻辑时,张林的回答颇具林奇风格:“家人反复夸这个品牌的产品有特色,我由此开始调研,发现其全球扩张逻辑已形成闭环。” 这一“生活观察 + 深度调研”的模式,与林奇因妻子推荐而重仓Hanes连的经典案例异曲同工。
更关键的是对估值的严格把控。张林虽以成长风格为主,但重仓股估值始终低于同类产品 —— 以2025年三季度持仓为例,其核心标的平均市盈率较同类基金低20%以上。对于当下热门的CPO领域,他明确表示 “估值已脱离成长性支撑”,这种理性判断使其成功规避了后续调整风险,而同期过度配置CPO的基金平均回撤超15%。
这种“成长 + 估值”的平衡策略,正是林奇“十倍股法则”的核心。张林始终遵循“市净率高、负债率低”的选股标准,在快速增长型企业中筛选估值合理标的,其管理的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71.38%,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29.27%,完美诠释了 “低估值高成长”的投资逻辑。

八字策略定乾坤:行业为先,个股为主
“投资就像筛金子,先选对矿场,再挑出真金。” 张林用8个字概括其组合构建策略:行业为先,个股为主。这一系统化方法,让他在复杂的科技赛道中保持清晰方向。
第一步是精准筛选赛道。
张林通常聚焦三至四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度研究,避开过度拥挤的热门赛道。以2025年布局为例,他放弃高估值的CPO,重点关注泛AI领域,在工业富联、寒武纪等标的中构建核心仓位,同时兼顾医药生物与高端制造的轮动机会,这种分散化的行业配置既把握了主线机会,又降低了单一赛道风险。
第二步是精选个股。
在选定行业后,他会结合行业发展阶段筛选企业,尤其重视管理层能力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以泡泡玛特为例,其调研不仅覆盖财务数据,更深入分析LABUBU等IP的全球影响力、海外门店扩张节奏及本地化运营能力,最终确认其 “国内基本盘 + 海外高增长” 的核心逻辑。2025年三季度,泡泡玛特海外收入同比激增365%至370%,印证了张林的判断精准性。
这种策略在波动市场中尤为有效。2025年二季度,科技板块单季度回调超10%,张林管理的基金仅下跌1.55%,且随后六个月快速反弹9.10%,展现出 “跌得少、涨得快” 的抗风险特质。其秘诀在于86.73%的股票仓位与4.88%的债券配置形成平衡,既保留进攻性,又通过固收资产缓冲波动。

结语:与科技成长共舞的长期主义者
“股票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结果的是耐心,不是头脑。” 张林引用彼得林奇的名言作为交流会的收尾,恰是其投资哲学的写照。在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他既保持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嗅觉,又坚守估值与成长匹配的底线;既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机会,又通过深度调研验证逻辑。
从半导体到泛AI,从A股到港股,张林用15年投研积淀证明:科技投资的本质,是在产业浪潮中找到兼具成长潜力与价值安全边际的标的。对于认可科技创新长期趋势的投资者而言,这位 “复刻林奇智慧的成长捕手”,无疑是分享产业红利的优质选择。正如他管理的基金净值曲线所展现的——短期波动终将让位于长期价值,而耐心与专业,正是穿越周期的最好武器。

@清流财记
@财小侠
@小姐姐聊财经
#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接下来你会如何操作?#
#党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
#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OTCFUND|008656)$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OTCFUND|00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