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崛起时# $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
2025年三季度A股财报季落幕,AI相关企业的业绩简直像开了“高光滤镜”,整体表现亮眼到让人眼前一亮。
算力基础设施企业,这波绝对是明确的大赢家。就拿服务器龙头工*富联来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飙到224.87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更是暴涨62%,核心就是AI机柜产品卖得火爆 。光模块领域更夸张,中*旭创前三季度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三季度增速直接冲到124.98%,800G高端产品卖得供不应求,1.6T产品也开始放量 。还有芯片公司寒*纪,直接从去年的亏损7亿多,变成今年盈利16亿,营收同比暴涨2386%,简直是逆袭天花板 。说白了,AI模型训练、应用落地都得靠算力撑着,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现在大家都在抢着盖AI大楼,卖钢筋水泥的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大模型和AI应用层,情况就复杂多了,看着热闹但还没找到稳定的“赚钱法门”。虽然整体收入在提速,24家重点应用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4%,利润更是大增155.1%,C端的同*顺、金*办公这些公司增速很亮眼,同*顺Q3营收增长56.7%,净利润直接翻倍还多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增长还是靠原有业务叠加AI赋能,真正纯AI驱动的规模化收入不多。比如企业服务类的AI应用,用*网络前三季度AI相关合同7.3亿元,汉*信息AI业务收入2.1亿元,看着不少,但对比公司整体营收占比还不算高 。还有不少应用公司还在烧钱打磨产品,探索怎么收费、怎么持续服务客户,就像开餐厅,装修好了、菜单也上了,但还在试营业找精准客群,没形成稳定的翻台率。
其实这事儿也很好理解,AI产业发展本来就有先后顺序。先得有足够强的算力支撑,大模型才能练得出来,AI应用才能跑得起来。现在算力企业的业绩爆发,正是AI浪潮进入深水区的信号,相当于基础设施已经铺好了。而大模型和应用层虽然还在探索,但已经有了不少积极信号,C端应用增速起来了,企业端也有了实打实的签约金额 ,只是还需要时间找到最适合的商业化路径。
2025年三季度的A股AI业绩榜,就像一张产业进度条:算力层已经跑完了“盈利关卡”,应用层还在“打怪升级”。但不管是现在赚得欢的算力企业,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应用公司,都在证明AI不是虚火,而是真真切切在改变产业。@招商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