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2025年以来,科技板块领涨A股,从一季度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涨,到二季度创新药行业接棒,再到三季度半导体芯片反复活跃,科技成为市场最强主线。不过从11月开始,市场风格显著切换,大盘蓝筹股表现强势,科技主线面临震荡分化的行情。
比如AI算力、 应用、半导体、储能、通信等多个科技子方向都在短时间内经历较大上涨然后剧烈波动。之所以科技出现调整状态,这个和三季报发布、行业估值等因素密不可分,再加上AI投资是否存在泡沫,在海内外已经引发诸多讨论,市场分歧带来显著的调整行情。#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随着科技板块波动的加大,很多人关心以下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已经大涨的高科技主题,究竟是结构性成长,还是短期炒作行为?哪些公司有望在这波AI浪潮中最后胜出?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2025年10月23日我参加了天天基金的调研活动,这次邀请的是招商基金的张林,他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当前市场的现状、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基金运作情况。下面来给大家介绍这只近1年涨幅超50%的基金:招商科技创新混合C(008656),基金成立于2020年2月2日,目前基金A和C规模为8.98亿。
1、基金业绩。近1年投资收益55.12%,远超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2025年以来收益不错,展现出强进攻性与超额收益能力,夏普比率1.62和性价比2.97处于前排,得益于基金经理积极布局AI科技,灵活配置在市场波动中持续增长。


2、基金持仓。主要采用"价值为本、成长为重"的股票投资策略 ,其投资范围覆盖A股、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重点配置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等行业龙头。


3、基金经理。张林,他于2010年7月踏入证券行业,曾任职于国泰基金和万家基金,2015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 ,其研究和投资重心始终聚焦于TMT(科技、媒体、通信)和高端制造等泛科技领域,翻阅他的公开资料和历史演讲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他的核心投资理念。他长期深耕科技领域,形成了一套围绕“产业趋势”和“公司壁垒”构建的成长股投资体系。他的投资紧密跟随明确的产业趋势,认为这是成长股投资的核心驱动力。他特别关注科技产业的 “导入期”与“加速期” 这两个关键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无论处于哪个产业阶段,张林都极度看重公司的“壁垒”。
他认为具备技术、规模或生态护城河的公司,才能在高波动的科技行业中持续成长,并穿越周期。为了应对科技股的高波动特性,他有意识地通过行业配置和组合管理来控制回撤,力求实现“涨得多、跌得少”,让基金的成长更为可持续。
其次是他的投资方法论。基金采用“价值为本、成长为重”的策略,并非盲目追逐市场热点。它会从行业空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三个维度精选个股,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采用差异化的估值方法,力求在合理的价格投资具备成长潜力的公司。
通过深入的产业链调研,致力于挖掘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和长期成长空间的优质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导入期”和“加速期”的公司。他坚持做科技成长的“同路人”,这也意味着他愿意陪伴优秀企业共同成长,分享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长期发展红利。
再次是他的组合策略。他运用“核心-卫星” 策略以平衡收益与风险。核心部分(约80%仓位),集中投资于3-4个处于高景气周期的科技细分行业,如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力求获得组合的成长弹性。
卫星部分(10%-20%仓位)灵活配置两类资产。一个是用于对冲宏观波动的低估值防御型品种(如化工、资源品)。另一个是布局一些尚处导入期的前沿科技赛道(如AI与硬件的融合领域)作为未来的储备,这有助于分散风险,增强整个组合的韧性。
最后是他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多景气行业配置(避免单一主题风险)和拓展港股投资(分散市场风险)的方式来管理波动。这种"平衡术"使得其管理的基金在板块调整期,跌幅往往小于业绩基准,体现了其"控制波动"以让成长更可持续的理念。
此外张林的估值体系不依赖主题炒作。对于进入加速期的行业,他主要采用PEG等动态指标进行评估。对于行业处于0-1阶段或盈利稳定的龙头公司,则会采用远期市值折现法,更看重其长期现金流折现价值,对短期估值容忍度较高。
本次调研活动中张林对当前科技板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和投入,中国的泛科技产业在技术能力、产业规模和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对全球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具体到当前最热门的AI领域,他判断AI竞争将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国内在技术上的潜在突破,将加速改变市场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知。
关于政策支持带来的投资机会,他指出了几个具体方向:芯片产业链(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各类AI应用场景(如办公、教育、医疗等),以及因AI算力需求激增而带动的晶圆厂(Fab)扩产相关领域。
其次他认为AI是未来三到五年的核心投资主线。他提出一个清晰的框架:"短期看硬件,长期看应用"。短期(1-2年)更看好AI算力基础设施(如GPU、光模块)的确定性,因为海外需求旺盛且国内大厂持续投入。
长期(3-5年)则更看好AI应用层的潜力,尤其是AI与硬件深度融合的领域,如AI+机器人、AI+智驾等。海外AI产业仍在快速迭代,而过去两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模型能力进步明显,与海外领先模型的差距正在逐步收窄,这可能导致行情出现重要的拐点。
再次对于AI应用层,他保持了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国内外都尚处于早期阶段,大规模商业化爆发需要等待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或行业出现标志性突破。相对而言,他更看好国产应用和算力领域。
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个是存在“预期差”,即国内在模型能力、高端芯片制造等方面的进步可能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二、另一个是从应用落地模式看,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小步快跑”,实际的数据(如token调用量)也在持续增长,显示出坚实的应用基础。这些深刻的产业洞察,构成了他当前进行投资决策的底层逻辑。
最后他透露了一个重要判断,在AI算力产业链,预计约一年时间内,一些关键限制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届时那些当前国产化率较低、亟待突破的环节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AI应用形成商业闭环,投资行情将向更广泛的“国产生产力产业链”纵深发展。
对于科技板块当下的调整,他更倾向于认为是“上涨途中的洗盘”,理由是AI产业的大趋势并未改变,短期的市场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布局时机,但需要耐心等待应用层面实现关键突破来引爆下一轮行情。
总的来讲招商基金张林是一位深耕科技赛道、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方法论以产业趋势为核心,注重公司的技术壁垒和成长质量,并通过一套成熟体系来控制波动,为基金持有人攫取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招商基金作为国内知名的基金公司之一,整体背景和实力雄厚。我准备将这只基金加入自选,纳入长期观察之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